中国古代社会
2007-09-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兹全 著
521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的专著,是我校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集几十年研究的心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古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力作。全书时限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至魏晋。著者依据大量的史料,从国家形态、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综合论述了中国社会从原始氏族部落、早期国家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衍变的历程。《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是持中国社会在汉魏之际进入封建时代的。但《中国古代社会》研讨的范围,远超出汉魏之际社会分期问题。封建社会有它的来龙,也有它的去脉,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就很难透彻的了解封建本身。《中国古代社会》就是研究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来龙,中国古代社会的书。它从中国部落国家或叫作早期国家的产生,西周春秋早期国家形态,中国的古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到中世封建社会的转变,都有自成一家、有创新之义的独到见解和理解。
何兹全(1911~),山东菏泽人,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再版前言序言(初版)壹 由部落到国家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一)殷商社会和经济(二)周人的早期生活(三)灭商后商周两族的关系 二、阶级分化和演变(一)贵族(二)国人(三)众、庶、民(四)私徒属(五)隶臣妾(六)《诗经》中所见各阶级的生活 三、井田和土地制度(一)土地公有制的史影(二)周王、诸侯、贵族土地所有制(三)公田和私田(四)国与野的不同田制(五)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四、早期国家形式(一)王廷和群僚(二)城邦国家(三)国 (地缘)与家 (血缘)两系的合一(四)礼、刑、兵、税、役贰 古代社会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经济社会变化(一)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二)城市交换经济的兴起(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四)“贵”的没落和“贤”的升起 二、战国秦汉的农业(一)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二)水利灌溉(三)农业生产技术 三、小农和小农经济(一)小农(二)二十等爵(三)农民对国家的负担 1.租 2.赋 3.役(徭役、兵役)(四)小农经济的繁荣和不稳定 四、战国秦汉的城市经济 ……叁 古代到中世纪附录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一)殷商社会和经济 商是以今山东、河南、河北为主要活动地区的文化先进的民族。从商汤灭夏到纣被周灭掉,传说有六百年(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在这六百年间,商在中原地区一直居于领导地位。它和周围的族群常常有战事,有的族群被它征服,有的畏势向它臣服。 商人常常迁徙,在他们的历史上有前八后五之说,以汤为界,在汤之前有过八次迁徙,汤之后又有五次。商人早期的都邑称作亳。黄河下游今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以毫命名的地方有很多,有北亳、南毫、西亳,有燕亳,春秋时鲁国有亳社。毫、薄、蒲、番,古音同,可以通用,称作薄、薄姑、蒲姑、番的都可看作亳。古代民族迁徙,往往带着他们居地的名称。凡称亳、薄姑、蒲姑、番的地方,大概都是商人居住过的地方。盘庚迁殷之后,殷民族才算定居下来。直到灭亡未再迁徙过。 商族迁徙的原因,有的说是避水灾,有的说商族生活以畜牧为主,迁徙是逐水草而居,也有的说是由于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这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去研究。 从卜辞和文献记载看,商人的生产活动有狩猎、有畜牧,有农业、手工业。商代的青铜制造比起前代来有长足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但商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时代越后,农业的地位越重要。盘庚迁殷时,农业的地位已比较突出了。《商书·盘庚上》记盘庚训众人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