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曾陈萍,吴军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陈萍,吴军 主编  

页数:

375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得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西昌学院2007年建成的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通过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在思考并致力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未来的教师究竟需要哪些教育技术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  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必须跟踪最新的学术成果,把握前沿信息,及时充实到教材中,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的提高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剖析网络时代的教学本质,推进信息技术、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发展,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民族地区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申报了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智能开发的探究(09XJ A880009)。  为配合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作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成果,我们本着“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的精神编写了本教材,力求视角新颖、内容翔实、体系独特、方法灵活、实用性强。

内容概要

本教材的特点是:  内容新、体系结构新。本教材以教育信息技术为重点,充分反映现代教自技术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应用成果。与同类书相比,更强调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突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在结构上,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尝试,按照教育技术的内涵,从基本理论、教育媒体到教育信息资源、系统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应用与教学评价的结构框架来组织教学内容,这一体系结构既符合学科逻辑又新颖、独特,适合教学。模块化和实用性。考虑到目前各个学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时和实验条件的局限,本教材在技能训练项目上采用模块化结构,内容侧重实用技术和案例介绍,为不同学校面向不同专业开课时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是高等师范院校本、专科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适用学时为40~70学时。同时也可作为在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学用书以及从事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教材的编者是西昌学院、红河学院、保山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大理学院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材是大家多年教学砑究的总结与集体合作的结晶。各章编写分212如下:西昌学院曾陈萍负责编写第1章;红河学院杨在宝负责编写第2章;保山学院王善发吴道荣负责编写第3章;西昌学院吴军负责编写第4章;青海民族大学李永宁负责编写第5章;西昌学院陈梅琴负责编写第6章;西昌学院刘亚军负责编写第7章;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肖静负责编写第8章;青海民族大学刘萍负责编写第9章;西昌学院胡金频负责编写第10章。本教材由曾陈萍、吴军担任主编,杨在宝、刘萍、边仕英担任副主编。曾陈萍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统稿及理论篇定稿,吴军负责实践篇定稿。同时,本书的编写得到了西昌学院教务处、文教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在此书出版之际,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著作、文献以及互联网上的资源,我们尽量标明引用文献的出处,但由于互联网上有的资料引用较复杂以及某些疏漏,致使部分资源可能无法注明原出处,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歉意并请原谅。

书籍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3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1.4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届  2.1 学习理论  2.2 教学理论  2.3 视听觉理论  2.4 传播理论  2.5 系统科学理论 第3章 现代教学环境与优化  3.1 多媒体教室及其教育应用  3.2 网络教室及其教育应用  3.3 校园网及其教育应用  3.4 微格教学系统及其应用 第4章 教学媒体与数字化教学资源  4.1 教学媒体概述  4.2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4.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4.4 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应用 第5章 现代远程教育应用  5.1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5.2 网络课程学习  5.3 卫星广播电视学习  5.4 数字图书馆 第6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6.1 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6.2 常见多媒体课件类型  6.3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6.4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艺术  6.5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第7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7.1 教学设计概述  7.2 教学活动设计  7.3 学习活动设计  7.4 教学评价  7.5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实践篇 第8章 教学媒体操作技能训练  8.1 数码相机的操作技能训练  8.2 视频展示台的操作技能训练  8.3 多媒体投影仪的操作技能训练  8.4 数码摄像机的操作技能训练  ……

章节摘录

  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应用一定的方法和原理,引导组织中的被管理者有序行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发挥作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中,同样也有一些重要的原则:  (1)系统性。教学资源分为不同的种类,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源,如文本资源:课本、教参、辅导书;视频图像资源:幻灯、投影、录像、课件;综合资源:网络课程、其他网上下载的电子资料。  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否则将出现混乱,并给查找带来麻烦。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是教学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对于非电子资源,可以贴标签标识;对于电子资源,要注意设置好自己的硬盘目录结构,以便在用资源管理器进行目录浏览时一目了然。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我们迅速检索出需要的资源。当然,分类的依据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能不同的系统之间、不同的人之间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对专门的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把资源按学段、学科以及媒体类型进行分类存储;对于专题性的资源可以结合专题中的问题,按其具体的要求和专题开展的进程分类。  (2)安全性。除了考虑教学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外,教学资源的安全性同样不可忽视。教学资源的获取,有的时候很不容易,还有一些资源可能丢失或遭到破坏后将无法修复。因此,在教学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资源的安全性。首先应该防止丢失,再就是对一些重要的电子资源,最好做好备份,以防止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资源丢失。  (3)时效性。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过去,知识翻番要经过几百年、几十年,现在,知识两三年就会翻一番。过去,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够一个教师用好多年。现在,教材的编写远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这些改变对教学资源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教师会慢慢积累一些教学资源,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除了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保证教学资源的安全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要关注这些教学资源的时效性。例如,有的教学资源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再适用,而需要新的教学资源来替代;原有的教学资源分类体系可能不能满足现有的实践需要,而必须调整。教师应该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判断哪些资源需要修改或删除,或者对资源进行重新分类。


编辑推荐

  大学公共课系列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全国本科层次统编教材,四川省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