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司马迁评传

张大可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大可  

页数:

529  

字数:

3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五体俱备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在总结前人和作者本人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哲、玻、史战争及人才诸思想;结合《史记》传播的历史和“史记学”的形成和发展,阐明了《史记》不朽价值的部分,亦占相当的比重。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12月生,四川长寿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甘肃省中青年历史学会理事长。现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兼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从事于中国历史文献和秦汉三国史研究

书籍目录

司马迁像及故里图、游踪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故里、家世及少年时代 一、司马迁故里 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三、“迁生龙门” 四、司马迁的生年与表字 五、“年十岁则通古文” 六、“耕牧河山之阳” 七、家徙茂陵第二章 出仕与扈从 一、二十壮游 二、出仕郎中 三、奉使西征巴蜀以南 四、扈从武帝 五、负薪塞河第三章 家学渊源与师承 一、秦国名将司马错 二、秦铁官司马昌和汉市长司马无泽 三、受学于董仲舒 四、问故于孔安国 五、私淑“至圣先师”孔子第四章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 一、出仕与师承 二、重振天官学 三、论站家要指 四、制定封禅仪 五、发凡起例“太史公书” 六、遗命司马迁第五章 发愤著书 一、继任太史令潜心修史 二、制定太初历 三、修正《史记》断限 四、答壶遂问述作史义例 五、受李陵之祸 六、发愤著书第六章 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 一、博大的五体结构 二、通变的历史内容 三、《史记》的取材义例 四、实录精神第七章 《史记》的文学成就第八章 司马迁的思想第九章 大一统时代骄子第十章 名山事业垂千秋附录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主要参考书目人名索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司马迁评传 PDF格式下载



  他被后人称为“历史之父”。他的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史家的绝唱,无韵之《离骚》”。[2]
  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监管国家典籍,另外天文历法也是其职责,类似钦天监),司马谈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在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继承其父对《史记》的编纂。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宫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