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假如线我三天光明-专家教你读名著-义务教育新课标必读

海伦·凯勒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海伦·凯勒  

页数:

242  

字数:

280000  

前言

打开这一本本名著,你会觉得,这些文字都是那么的亲切与新鲜。《海底两万里》的优美与浪漫,《鲁滨逊漂流记》的惊险与曲折,《童年》的苦难与坚强,《骆驼祥子》的压迫与警醒……异彩纷呈无不跃然纸上。 经典的最大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情感意蕴。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倾入了炽热深沉的情感,那生死与共的忠贞,热情奔放的浪漫,纯洁无瑕的童真,情深意切的母爱,坚如磐石的爱情,都会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接受美的洗礼、真的启迪、善的熏染,从而使我们激发出内在的情愫,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增强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力。 当我们用眼睛展开文字构建的美妙图景,把心灵融人名著深厚浓烈的情感氛围时,我们开始真正走进经典的魅惑世界。我们单纯的心灵会因为经典的广博而激荡起层层的涟漪,我们稚嫩的思想会因为经典的深邃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典的永恒、丰富、睿智、博大会因为我们的再创造而成为一笔伴随终身的精神财富。 经典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拥有400万字的财富,这是前人给予我们的馈赠,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责任。 在阅读名著之前,我们需要对作者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包括作家生平、家庭背景、生存状况等等,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欣赏。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创作手法各异,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才能真正做到操控全篇。阅读时,我们还须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速读是为了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体会作品的基本思想。精读时要随时动笔,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拥抱经典·金字塔层级导读”系列丛书参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其推荐范围的基础上,为当代小学生、初中生精选具有重大影响和审美价值的中外名著。 面对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名著,如何才能在百花灿烂中采英撷华,在阅读中获得丰厚的精神养分和超值的审美享受?本丛书整合最先进的策略阅读理念,为经典阅读开创金字塔层级导读的先河。

内容概要

《专家教你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
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专家教你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美)海伦·凯勒 译者:周晓莉

书籍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
第1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2篇 我的生活
第一节 光明和声音
第二节 童年的记忆
第三节 爱的摇篮
第四节 希 望
第五节 再塑生命的人
第六节 亲近大自然
第七节 爱是什么
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
第九节 圣诞节
第十节 波士顿之行
第十一节 拥抱海洋
第十二节 山间秋季
第十三节 洁白的世界
第十四节 学会说话
第十五节 《霜王》事件
第十六节 世界博览会
第十七节 求 学
第十八节 信心与希望
第十九节 剑桥女子学校
第二十节 冲破逆境
第二十一节 入学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三节 享受生活
第二十四节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3篇 走出黑暗沉寂的世界
第一节 我的大学
第二节 与马克·吐温的相遇
第三节 为了跟我一样不幸的人们
第四节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第五节 怀念贝尔博士
第六节 绝不服输
第七节 反战运动
第八节 拍电影
第九节 杂耍剧院的生涯
第十节 慈母辞世
第十一节 意外的喜悦
第十二节 走出黑暗沉寂的世界
第4篇 我的老师——莎莉文的故事
第一节 背井离乡
第二节 美好时光
第三节 扫把星
第四节 救济院
第五节 我要上学
第六节 第二次机会
第七节 给学校抹黑
第八节 多彩的青春
第九节 她可以胜任
第十节 小暴君
第十一节 早餐桌上的交锋
第十二节 单独管教
第十三节 水水
第十四节 文字三昧
第十五节 生活体验
第十六节 帕金斯盲人学校
第十七节 似水年华

章节摘录

我们大家都曾读过这样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剩下的时间,有的长达一年,有的短到一天,然而,在这些即将辞世之人的有限生命中,我们总能发现感动——如何想方设法让自己最后几天或最后几小时的生命更加精彩。当然,我是指那些有自由选择权的人,而不是活动受到限制的犯人。 这类故事发人深省,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们遇到类似情形时,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的人,我们在生命最后几小时里,会有怎样的遭遇、感受和联想?回顾往事,我们会找到哪些幸福快乐、哪些遗憾后悔? 有时我曾想,如果我们能像明天即将死去的人那样,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法则。这种生活态度才是尊重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过好每一天,但是,随着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流逝,这些品质往往会丢失。当然,也有些人把“吃吧,喝吧,及时行乐吧”当成人生的座右铭,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因害怕死亡而饱受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注定要死的主人公往往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遭遇好运而得到拯救,从而改变其价值观念,更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正生活在或者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们,对待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总是那样满怀愉悦,甘之如饴。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总认为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都知道人总是会死的,但又总觉得来日方长。我们总以为自己精神活泼、身体健康,死亡似乎既不可想象,也很难想到。因为来日方长,我们总是做着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却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待生活是何等的漫不经心。 我常常担心,我们身上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感官也会一样的懒散。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也只有盲人才能体会重见光明的幸福——这种说法特别适合那些成年以后才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们。而那些从未遭受视觉或听觉损害之苦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感官的宝贵作用。他们放任自己目迷五色、耳惑五音,既不专心致志,也不珍惜视听。我们并不珍惜自己所有的官能,直到我们失去;我们并不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直到我们生病——古往今来,大多如此。 我常想,或许每个人在成年的时候有几天看不见也听不见,那才是一件幸福的事。曾经的黑暗会促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光明;曾经的喑哑会教导他更加享受交流的声音。 我常常考验我那些视力正常的朋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些什么。前几天,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漫步回来,于是我问她:“在森林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也没什么特别的。”她答道。如果不是我已经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很久以来,我就确信视觉愈好的人发现的愈少。 一个人独自在树林中步行一小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我不禁自问。我这个看不见东西的人,仅凭借触觉,都能发现好几百种令我感兴趣的东西。我仅以双手轻柔地触摸,就可以感知一株外皮光滑的桦树,或是一株树皮粗糙的松树。春天,我摸着树干的枝条,满怀希望地寻找嫩芽,寻找大自然从冬眠中醒来的第一个征兆。 有时,我可以从一朵花的可爱而柔润的肌理中,感知它那奇妙的卷曲。有时候如果走运的话,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干上,还可以感觉到高歌的小鸟欢快地跳跃。我很喜欢让小溪涧的凉水淌过我张开的指隙,感觉它的清凉,它的速度,它的丝般的质感。我觉得,铺满葱郁的柔软松针或繁盛的毛茸小草的地面,远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地毯更加享受。对我来说,四季壮丽的景色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永不落幕的戏剧,从我指尖上从容滑过的便是它一幕幕的情节。 有时,由于太过渴望看到这一切,我的内心在哭泣。如果说仅凭触觉,我就已经能感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如果我能看到,世界又将会在我的眼前呈现一席多么壮美的盛宴啊!然而,面对万花筒般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大干世界,那些能看见的人为什么要视若无睹,而又理所当然。人,也许就是这样,漠视自己所拥有的,而渴望自己所没有的。在光明的世界里,视觉这一天赋,只是一种便利,而不是用来品味生活体会人生的途径,这是多么可惜啊!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一定会开一门必修课——“如何运用你的眼睛”。让教授们向他的学生讲授,怎样通过双眼发现那些呈现在他们眼前却没有引起他们关注的事物,以增添他们生活的乐趣,并唤醒他们懒散和沉睡的天赋。 P1-2


编辑推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凯勒编著的《专家教你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假如线我三天光明-专家教你读名著-义务教育新课标必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