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岭南学(第3辑)

左鹏军 编 左鹏军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左鹏军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

左鹏军 编  

页数:

18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岭南学(第3辑)》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岭南学”、岭南文化以及相关领域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集。本刊以“建岭南之专学,昌中华之文明”为宗旨,力图为海内外岭南文化研究者和相关领域学者搭建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本刊以“岭南学”、岭南文化以及相关学科为范围,重点刊发“岭南学的理论与实践”、“岭南文学与艺术”、“岭南方言与民俗”、“岭南思想与宗教”和“岭南历史与地理”的相关研究文章。  本册为第三辑。

书籍目录

潮剧溯源竹马补说——兼论竹马戏与白字戏论粤语童谣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粤曲歌坛的历史记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画报中的粤曲史料钩沉论梁廷柟《藤花亭四梦》1920年代梁启超与胡适的诗学因缘——以新发现的梁启超书札为中心吴趼人社会小说的负面女性人物——清末男作家小说的女性人物书写系列之二世事澹无与此心常独醒——岭南诗人程可则简论《粤东三家词钞》与“粤东三家”之命名《全粤诗》与近代香港海峡两岸“陈学”与岭南的历史渊源应该把岭南文化的研究推向学术规范——关于建立岭南学的思考翰苑流芳:赖际熙太史藏近代名人手札概述顺德旅港诗人苏文擢先生还乡诗的时代意义潮汕侨批的档案文献价值论龙母文化的发源地——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目的重视英文文献的发掘与研究——以19世纪中后期的英文版汕头话文献为例孙蒉生平事迹考辨晚清李长荣三种诗话考述广东历代女训著作考人生易老天难老师泽长流暖心田——访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管林先生稿约

章节摘录

插图:分支文化之问的关系,分类标准应该有科学性。饶宗颐先生在1992年11月于汕头参加“潮汕历史文化座谈会”的大会发言中,提出建立潮州学,他从“客家学以梅州地区为核心”,而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之前,“整个梅州原是潮州所属的程乡(后来分出镇平、平远),长期受到潮州的统辖”,论日:“客家学根本是潮州学内涵的一部分,不容加以分割的。”②全部客家地区并非只在梅州,更何况民系的划分并非只凭行政区划的辖属,这一论断恐怕难以成立。从语言的角度看,粤方言是岭南方言,闽方言中闽南方言的分支潮汕方言,是岭南方言,而客方言显然是分布超越岭南地域的方言。“客家学”的研究必然出现两个范畴,一是以整体的客家人为对象的广义的客家学,一是以在岭南地域,作为岭南文化一个支系的客家文化狭义的客家学的研究。即使是狭义的岭南客家学,其研究的客家人范围也超出梅州地区,都不好说是在“潮州学”的范围之内。历史上有各族文化的融合,更有各民系之间的融合和变迁。同一族祖,会衍生出不同民系的后代。例如根据族谱,饶宗颐祖上五代之前定居于梅县丙村,是客家民系。传至饶宗颐,其父辈已迁居潮州,可以说是潮州化而以潮州人自居的。同是中原南迁,到了岭南的不同地区而成为不同民系的情况比比可见。据《饶平县志》,“宋末元初,中原汉人流人饶平更多更频繁。……从闽入饶,有直接流入的,有几经迁徙流入的。大批入饶的汉人,多从福建莆田、宁化分派。从莆田分派的,多定居县境南部沿海,为‘福佬人’,其先祖多是晋永嘉之乱(307-313年)时的中原仕族南渡人闽的,计有来自陕西、山西、河南、江浙一带的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姓汉人,他们入闽后多居住于晋江、莆田一带。宋末,其后代为避元兵或护宋帝而入饶。从宁化分派的,多定居县北山区为‘客家人’,其先祖多是唐开元、天宝间‘安史之乱’避难或唐末藩镇之乱时随王潮(引者按:原文如此,疑为‘朝’误)军队人闽的。计有河东、豫章等地的王、谢、罗、刘、张、邱等姓汉人。他们人闽后,多居于宁化一带,其后代也因宋末为避乱而转徙入饶的。入饶汉人另一支是由江西经韶关或揭阳、潮州转徙而来的。中原汉人人饶,与饶平土著人融合,历代繁衍。本土民族逐步汉化,出现了今日汉族饶人文明昌盛的新景象”⑧。换言之,今时饶平的“福佬人”(应是当地对“潮州人”之别称)、客家人,其族祖都是来自中原。


编辑推荐

《岭南学(第3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岭南学(第3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