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典型报道

朱清河 武汉大学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武汉大学  

作者:

朱清河  

页数:

430  

内容概要

典型报道兴起于抗日战争晚期,兴盛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但时至今日,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典型报道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高尚人格、优良传统、示范效应,如生生不息的黄河之水滋润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经它推出的很多先进模范人物业已汇人中国历史群英谱。研究典型报道的科学内涵、兴起背景、正反得失,辩证地考察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嬗变和发展,正确地看待和判断新世纪典型报道的发展趋势不但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试图从比较新闻学视野、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维度给予典型报道研究以更为宽广和前卫的理论审查和探索。  国内对典型报道发稿量减少、“轰动”不足,存在着种种缺乏理性反思的误读,并且即使对典型报道业务研究的论述也趋于零散而不够系统,对典型报道的生存前景也未见明晰,留下了有待填补、必须充实的空白,而这些正是本书要重点探讨并力争有所创新突破的地方。  典型报道理论与实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历史进程中,尽管是是非非、功过褒贬不一而足。但纵观曩今,仍活力犹在,且来途不湮。何也?  本书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窠臼,从历史与现实、外因与内因、理论与实践,多角度、全景式地梳理、探讨了典型报道在中国的产生之源、生存之基、成长历程、社会作用、生存困境、改进之策及其利弊得失。

作者简介

朱清河,男,1969年生,河南省叶县人。1987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2003年7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04级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新闻学博士研究生。近几年来,先后在《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爱好者》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典型报道问题、斯诺跨文化新闻传播问题、穆青职业操守、中西新闻比较问题等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近20余篇。研究方向为比较新闻学、新闻理论、跨文化新闻传播。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典型和典型报道的界定 第一节 典型的概念诠释 第二节 新闻典型与文学典型 第三节 典型报道的界定第二章 中国典型报道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典型报道产生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典型报道产生的内部原因第三章 典型报道的生存土壤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为典型报道的生存提供了强力支持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为典型报道长期生存奠定了根基 第三节 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典型报道提供了哲学生存基础 第四节 模仿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为典型报道的长期生存提供了潜在依据第四章 典型报道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解放日报》改版:典型报道的 第一餐盛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典型报道的发展轨迹第五章 典型报道的社会意义 第一节 典型报道巨大传播效果的成因 第二节 典型报道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第六章 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逆反心理的不断增强 第二节 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深入 第三节 榜样示范效应的持续弱化 第四节 受众认知能力和主体意识的提高第七章 典型报道的出路和改进 第一节 更新报道观念 第二节 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第三节 创新报道方法 第四节 为先进典型“降压” 第五节 消减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冲击第八章 典型报道发展之路的探讨与反思 第一节 为何欧美等西方国家没有典型报道 第二节 典型报道在苦苦挣扎中仍“顽强不屈” 第三节 曾经的几度“繁荣”未必是典型报道的真实表征 第四节 典型报道屡受诟病的根源在于唯“政治意志”和“良好愿望”出发 第五节 表象的“轰动”并非典型报道良好形象的决定性力量 第六节 反思中扬弃,困境中求新索变,是典型报道革故鼎新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试图从比较新闻学视野、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维度给予典型报道研究以更为宽广和前卫的理论审查和探索。  本书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窠臼,从历史与现实、外因与内因、理论与实践,多角度、全景式地梳理、探讨了典型报道在中国的产生之源、生存之基、成长历程、社会作用、生存困境、改进之策及其利弊得失。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典型报道 PDF格式下载



新闻专业必备


老师推荐的,还行!


喜欢它的编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