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学基础

胡昌平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胡昌平  

页数:

503  

前言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保证。美国学者孔茨指出,自人类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便通过组织来约束群体活动,在实现群体目标中满足个体多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管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长期发展中,特别是经过近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20世纪中期以来的50年,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重要标志是社会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基于开放环境的全球经济整体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组织管理正面临着观念转变、机制变革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各国随之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管理学理论,构建了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学新的体系。尽管在管理学研究中尚有多种学术派别和理论,但管理活动的开放化与全球化,正使各派理论相互作用和融合,特别是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已被人们广泛认可。  在面向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管理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本教材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其基点在于全面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管理实践,突出在传统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上的体系创新。在构建本书框架时,我们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国际上管理学经典著作所确立的理论、方法为主体内容,同时结合管理学的新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近期成果,在较高的起点上构建了本书的基本体系结构。对于管理学发展的一些前沿问题,本书也作了概括性讨论和围绕重点问题的研究性归纳。我们的目的是,使高等学校的本科学生及实际工作部门人员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原理和面向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

内容概要

  《管理学基础(第2版)》立足于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环境,在全面阐述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在传统理论基础和管理实践发展上的创新,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建设、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管理学基础(第2版)》强调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变革,归纳了有关前沿研究的新进展。《管理学基础(第2版)》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管理学教材,同时也可供专业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1 管理与管理学1.1 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管理活动1.2 管理职业与管理职能1.3 管理性质与管理素质1.4 管理学及其结构体系2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2.1 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的形成2.2 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2.3 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2.4 面向未来的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新发展3 管理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机制3.1 管理的社会环境3.2 基于社会信息流的组织管理模式3.3 管理的社会道德与伦理规范3.4 管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监督体制3.5 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与跨文化管理4 组织设计与组织建设4.1 组织设计与建设的要求、依据、原则和程序4.2 组织结构设计与机构设置4.3 组织岗位设计与权力分配4.4 组织运行设计与制度安排4.5 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5 组织流程与流程管理5.1 基于业务流程的组织活动管理5.2 供应链流程与供应链管理5.3 基于流程的全面质量管理5.4 准时生产、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流程管理5.5 组织业务流程再造6 领导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6.1 领导、领导行为与领导工作6.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6.3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6.4 组织活动中的协调7 管理中的决策7.1 管理决策与管理决策过程7.2 管理决策的组织7.3 管理决策方案的选择7.4 管理决策的实现原则与决策体系的优化8 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8.1 目标与目标管理8.2 计划目标活动与计划管理8.3 组织的计划体系与计划内容安排8.4 计划方法与技术9 管理中的控制9.1 控制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9.2 管理控制的组织层次9.3 管理控制过程与环节9.4 管理控制方式的选择与应用10 知识创新与创新项目管理10.1 知识创新及其体系构建10.2 知识创新项目战略决策及其风险控制10.3 知识创新项目实施中的管理10.4 知识创新项目过程优化10.5 创新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11 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11.1 管理沟通与信息交流11.2 基于信息流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演化11.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11.4 跨系统协同信息沟通的组织11.5 集成信息门户及其构建12 信息化中的组织运行与管理12.1 社会信息化与组织管理信息化12.2 基于网络的组织运行管理12.3 联盟组织运行与管理12.4 组织的知识管理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近代管理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不仅继承了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而且意味着早期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即近代)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经典管理理论。  2.2.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科学生产力迅速产生经济效应,从根本上改变着工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面对传统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传统的管理方法正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人们从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在诸多的思想发展中,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c,1792-1871)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斯密在经济学研究中注意到人的经济利益对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工资越高,利润越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