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吴秀明 编 吴秀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吴秀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

吴秀明 编  

页数:

3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  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  下编部分,着重从“创作与批评”两个维度进行观照,具体包括作家创作、文学批评、批评家的实践以及文学刊物等有关内容。

书籍目录

绪论一 江南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二 江南文化视域中的当代文学思潮及其主要特点上编 思潮与事件第一章 “断裂”事件第一节 由问卷调查引发的事件第二节 “断裂”事件与南京文化的特殊关系第三节 边缘政治与南北文学圈第二章 “新概念作文”事件第一节 “新概念作文”与上海《萌芽》杂志第二节 “新概念作文”与江南教育传统及中学语文教学第三节 从“新概念作文”到“80后”创作第三章 《沙家浜》事件第一节 事件起因及各方的反映第二节 从江南文化的角度看《沙家浜》第三节 红色经典改写及其相关的原则问题第四章 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第一节 文化批判与商品炒作的不同评价第二节 狂放姿态与个体人格的矛盾第三节 叙事模式的成就与局限第五章 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第一节 “金学”与江南传统第二节 排位之争与名人从教问题第三节 王朔挑战与南北文化的隔阂第六章 江南的寻根文学第一节 边缘状态下的“寻根第二节 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边界徘徊第三节 江南文化之“根”与作家的丰富表达第四节 在无奈坚守中眷恋与回味第五节 沉浸在地域文化氛围里的语言叙述第七章 江南的先锋文学第一节 江南文化与先锋文学的内在联系第二节 精神层面的突破第三节 形式层面的突破第四节 与影视网络新传媒的关系第五节 先锋文学发展与目前面临的困境下编 创作与批评第八章 余华的创作第一节 童年经历的影响第二节 强烈的先锋意识第三节 向写实的传统靠拢第四节 内蕴的江南文化元素第五节 生命之源与超越性的文化姿态第九章 苏童的创作第一节 文化品格与先锋精神第二节 从“香椿树街”到“枫杨树村”的背叛和还乡第三节 “红粉情结”与女性原欲的揭示第十章 毕飞宇和艾伟的创作第一节 儿童视角与人性探求第二节 权力书写与灵魂救赎第三节 城乡世相与文本内部复调的不同呈现附一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附二论张抗抗小说中的江南意象第十一章 文学批评第一节 学院批评的理论建树第二节 “重写文学史”及其引发的讨论第三节 “人文精神”大讨论第十二章 批评家的实践第一节 洪治纲:永远的质疑第二节 汪政和晓华:“品味”的批评第三节 两种批评之间的相通与互补第十三章 文学刊物第一节 《上海文学》:思想的先锋性第二节 《江南》:文化品位的追求第三节 《钟山》:引领文学新潮第四节 坚守与进取之路后记

章节摘录

自唐以降,江南的名称虽历经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区域范围逐渐缩小至江、浙一带,并且褪去了它的行政色彩而作为自然、经济、文化的含义而存在。这里所谓的江南,也就是清朝以来人们习惯所称的“八府一州”:苏、松、常、镇、宁、杭、嘉、湖以及由苏州府划出的太仓州。《辞海》“江南”条释:“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后者就是狭义“江南”的概念。这么划分的标准是:这“八府一州”之地不但在内部生活条件上具有统一性,同属于太湖水系,在经济方面的关系也十分紧密,而且其外围有天然屏障,与临近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分隔①。到了近代,情况又有了些变化。本来在明代中期,长江下游经济中心城市是苏州。而19世纪末,随着海洋文化的兴起以及对外大门的打开,港口城市上海取代了运河城市的地位,并由此及彼地对周边和地理位置相对靠近的宁、绍产生了重要的辐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和道理,我认为在讲“江南”概念时,是可以而且有必要将受上海经济辐射的宁、绍甚至上海纳入视野。事实上,现在不少研究就是将其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当然,上海不同于宁、绍,它的情况相对比较特殊。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归划,它自然是在江南地域范围之内;但由于移民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改造和融合,又呈现出复杂状态。这一点,我们在近代乃至当代上海人所表现出来的“精明求实的商人观念,宽容趋新的文化观念,独立自主的国民人格和热情自觉的参与意识”②中,依然可触摸到江南人文化生态中求新而又适度、聪明而又平和等的种种文化人格特点。

后记

本书是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子项目,从2003年立项到现在正式完成并交付出版社出版,先后长达六年。之所以如此,固然与诸多杂事的缠身不无有关,但同时恐怕也有选题方面的客观因素。因为“江南文化”的题目实在有点大,它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似乎显得有点“隔”;其概念内涵、边界也不那么清晰,处理不当,很容易流于空洞或空疏。再说,可用作借鉴的、直接有用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尤其是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大文学主潮的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它的生成和发展更是与江南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江南文化的直接融人和催化,就没有它的挟裹文坛的潮涌。


编辑推荐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