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施旭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施旭 编  

页数:

1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论话语学的学科建构,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周易》的话语思想,话语生存论与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中国话语的四次“重新解释”,话语,语义秩序与社会秩序:中西古典思想家对待语言应用的不同态度。

书籍目录

论话语学的学科建构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周易》的话语思想话语生存论与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中国话语的四次“重新解释”话语,语义秩序与社会秩序:中西古典思想家对待语言应用的不同态度 英汉语篇元符号组篇功能对比研究气骨真当勉 规模不必同——英美话语学理论传统及对中国话语学研究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超越——从太极图看西方文学理论语境模型与社会身份认同

章节摘录

  摘要:随着话语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研究视角也日趋广泛。但由于学科建制、学者背景、学术视角等原因,话语研究也存在领域泛化、学科归属纷乱、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使话语研究的多学科整合成为必要而迫切的学术命题。如何整合既有研究成果,超越单一的分析研究模式,科学地区分理论与应用,建立起具有区别性特征的统一的话语学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意志统一、社会行为协调、社会秩序维护以及人类文明传承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深化话语研究难以回避的课题。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方法论革新、理论体系重构和学科建制等方面对话语学的理论建设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关键词:话语学;方法论;理论体系;建构  随着话语研究的深入,话语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视角趋于多样化;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话语学的理论体系建构进展并不大。这与声势浩大的话语研究很不相称。既往研究的过度微观分析,使话语的整体人文属性显得支离破碎。话语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学科归属纷乱,缺乏综合性的理论概括。学科领域的泛化、学术归属的纷乱,研究方法的单一,使话语研究的多学科整合成为必要而迫切的学术命题。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摆脱单一的分析模式,科学地分化其理论与应用,重构统一的话语学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建制,无疑是话语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学科自觉,不仅需要扎实细致的微观研究,更需要宏观的理论把握。因此,方法论上的革故鼎新,理论体系上的重构和学科建设上的融合,是话语学重构的必要前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为写论文买的参考书,虽然里面的论文水准不一,但值得参考其思路和理论运用逻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