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
2011-10
王建飞、贺宏礼、高红光、 褚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0出版)
王建飞,贺宏礼 著
205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每前进一步,总有那些杰出的军事将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开辟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伟大进程中,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记载着数以百万计的先烈英名,也在千百次奋斗牺牲中锻造出璀璨夺目的一代将星。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们所经历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斗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史的重要篇章。他们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和不朽功勋,谱写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和繁荣振兴的壮丽凯歌。他们所展示的理想情操和胸怀气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华英杰,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这座大熔炉里锻造出来的一代军中名将。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赴汤蹈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栉风沐雨,旰食宵衣,为军队强大、国家安全、人民幸福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奋斗历程,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是一部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史。他们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治军和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英和楷模,作为20世纪中国千百年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他们所闪现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永远影响、照耀和激励着后人。 长期的和平环境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使得我们不少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些人甚至鄙薄军人这一职业。历史和现实一再向我们发出警告: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浙江大学出版社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邀请高红光、褚银担纲主编,组织军事科学院的军战史专家撰写了一套十大将丛书。他们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立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于我党建国与建军史的普及型读物,试图通过宣扬十大将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高尚品格、优良作风、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励我们民族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历史告诉人们,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人类和平和祖国尊严的职业永远是最崇高的职业,十大将身上所展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得以冲破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原因所在。 中华文明具有高度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作为一个智慧的民族,总是善于从其优秀分子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启示。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从这套书中追寻十大将的奋斗足迹,领略他们的丰功伟绩,探求他们在事业上成功的奥秘和人生真谛,继承和发扬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优秀的人格品质、执著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奉献的英雄气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英雄业绩。 遲浩田 2011年6月
黄克诚大将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早期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战功卓著,是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解放后,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又是襟怀坦荡的诤臣。尤其在庐山会议期间,他坚持真理,拒绝对彭德怀同志落井下石的磊落态度,更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的光辉品格。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共和国将军:黄克诚》从生于寒门,受命求学、政治工作,呕心沥血、诡谲战场,洞若观火、屡历危境,化险为夷、至诚之人,慈宁之将等十方面讲述他的一生。
王建飞:1999年获东北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大连觇艇学院法学硕土学位,2008年获得军事科学院军事博士学位。曾在《新华文摘》、《理论月刊》、《解放军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著《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研究》、《世界将帅名录》等。贺宏礼:1972年生,山西芮城人,现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助理研究员,2001年获得军事科学院军事学硕士学位,曾在《嘹望》、《世界军事》、《中国军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参著《毛泽东大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军队建设》、《沙泣—伊拉克战争研究》等。
第一章 生于寒门,受命求学 姐姐的死使他深受触动 族人倾全力送黄克诚入学 衡阳求学大开眼界 学潮开启思想之窗 确立共产主义目标第二章 政治工作,呕心沥血 会门武装,需要认真对待 政治工作很重要 军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毛泽东称其有政治头脑 倾心改造三四四旅 巩固苏北统一战线第三章 诡谲战场,洞若观火 战“左”倾斗教条,力挽危局 陈毅诚恳地说:“曹甸战役,责任在我!” 盐城之战,再次发出不同声音 “你们黄师长是千里眼!” 四平之战,历史自有评说 力谋“东北大势”第四章 屡历危境,化险为夷 上了反动当局的“黑名单” 冤家路窄 “老同学,多年不见,一向可好?” 修水城头,他挥刀登上云梯 他朝逼近的队伍迎了上去 哑弹救了他的命 “大眼镜”招来一梭子弹 彭总高叫:“刀下留人!” “大眼镜”再次成了敌人的目标第五章 至诚之人,慈宁之将 “我与彭德怀言不及私,相争以理,如此而已!” 过草地时,他将珍藏的獾子肉让给了战友 将土豪的孩子培养成战斗英雄l 黄克诚板着脸说:“伤没好也要出院,这是命令!” 心中只有老百姓 “刘少奇是被诬陷的!”第六章 坚持真理,宁折不屈 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 “他们不是‘AB团’,是革命的忠诚战士!” “将他们反复审查,那部队还不乱了套!” “落井下石,也得有石头啊!” “我有一副党和人民给的眼镜!”第七章 攻略后勤,奠定基业 受命卫生部长 完善的后勤制度成了解放区的样板 “后勤工作极其重要!”第八章 开国书记,惠泽“三湘” 毛泽东点将,出任湖南开国书记 湖南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农村 湘西剿匪记 开杀戒,镇压反革命 推心置腹,结交党外朋友第九章 助阵军委,全面改革 负责军委和总参日常工作 推行军队全面改革 以我为主,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第十章 襟怀坦荡,公而无私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写林彪的历史” “为个人得失去纠缠历史旧账,不值得!” “不能乱花人民的血汗钱” “我这里没有后门” “领导干部老化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主要参考书目
姐姐的死使他深受触动 下青村,坐西面东,背靠大山。这里常年青山披翠,绿水环绕。山上长满了合抱粗的树木,两条溪水——杨家江和沙子江,分别从村南村北潺潺流过。这本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落,但给黄克诚将军小时候留下的最深印象却是“贫穷落后”、“杂乱不堪”。这是与黄克诚穷困、压抑的家庭生活分不开的。对黄克诚而言,童年和少年时代贫穷而又苦涩,没有多少轻松与快乐,留下的只是沉重的记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家庭的艰辛与不幸。 黄克诚一家六口,有父、母、姐、兄、弟。家中有三亩水田及少量旱地,另租种五亩水田。有住房六间,与另一户农民合养一头耕牛。收成好、人不害病、牲畜不死亡的情况下,一年劳动所得,勉强可以糊口:半年吃粗米,半年吃红薯、杂粮。如果稍遇灾害,就要借债。 黄克诚的父亲名叫黄清主,母亲姓邓。父亲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在村子里没有多少地位,常常受人欺负,从来只忍气吞声,不敢与人抗争。但他还算勤劳,每天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成年累月在生活的泥潭中艰难挣扎。农作之余,他常常跑几百里到广东乐昌县坪石镇挑盐回来卖。往返一趟行程大约十天,除去开销,好的时候能赚得块把钱。全家就靠挑盐赚到的一点钱和养一口猪供穿衣和买灯油等零用。母亲是个体弱多病的农村妇女,加之缠了足,不能到田里帮助做农活,只能在家里做针线,操持些家务。因受封建礼教影响极深,她十分相信命运,并把在娘家学到的一些封建礼教、迷信鬼神之类的故事讲给黄克诚和他的兄弟姊妹们听,教他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尤其是不许冒犯神灵,以免受到报应和惩罚。不难看出,这个家是个典型的旧社会贫困农民家庭。 令人更为心酸的是,黄克诚的姐姐因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年纪轻轻就上吊自杀了。这对幼年的黄克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和打击。 姐姐比他大10岁,自小得了“羊角风”。家里无钱为她医治,病情越拖越重,最后经常发病,一发作起来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但为生活所迫,她还要承担田地里的繁重农活。为了让她在发病的时候能让人知道,家里就让小克诚伴随她在田里劳动。在姐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她订了婚。但姐姐心里非常清楚,得了这种病,将来到了婆家,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她很悲观,对命运和前途都不抱什么希望。的确,对这个十来岁的女孩来说,无论是已经过去的生活,还是未来可以想到的生活,只是重重的黑幕。她整天只闷着头干活,极少言语,更不见有笑容。在小克诚六岁那年,正处花季的姐姐就有了轻生的念头。有一次,姐姐偷偷上吊自杀,被人发现救了下来。姐姐心里明白,自己活着仅是家里的一个累赘。后来,她又找到了一个空,终于上吊自杀了。姐姐死后,父母没有悲伤,反都感到松了一口气。年幼的黄克诚心中充满了疑惑。 小克诚刚满五岁时就开始劳动了。父亲虽然在外边挨了打都不敢还手,在家里却是说一不二。生活的艰难和世道的险恶使他变得冷酷而严厉。他时常对家里人发脾气,对孩子们更是非打即骂,其中黄克诚挨的打最多。每天天不亮,黄克诚就要爬起来去拾粪,稍稍起晚了就要挨打。拾粪回来,父亲要检查,少了还要挨打。平时吃饭,掉了饭粒要挨打,吃红薯时,挖掉一块烂皮也要挨打。黄克诚到六岁时,每天除了拾粪以外,还要割草、砍柴和放牛。有时在外面和别的孩子偷偷玩一会儿,割的草、砍的柴少了,回到家里又要挨打。黄克诚年纪尚小,需要甚至渴望有足够的睡眠,但并不能如愿,常常干活的时候也想打瞌睡。为满足睡个好觉的渴望,黄克诚就想了个法子,在放牛的时候用一根长绳子把牛拴在腰上,让牛自己走得远点儿吃草,他就可以借机打会盹。不久,却被父亲发现了这一秘密,硬是吃了一顿饱打。 黄克诚从五岁到九岁,天天干各种各样的活又几乎天天挨打,而九岁开始上私塾读书后又挨先生的打。刚一开始读书,很不习惯,有时一天甚至挨先生三次打:背书背不出来打头,写错了字打手心,认错了字打屁股。后来黄克诚的学习成绩渐渐好了,才不大挨打了。 这就是黄克诚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它使黄克诚经受了磨炼,不怕吃苦,也受得住委屈,对黄克诚后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其后,在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屡遭坎坷,甚至蒙受极大冤屈,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磨难都挺过来了,这与自小经受痛苦的磨炼不无关系。 是的,生活在最不公平的时候,又意外地回馈一个公平,让你在饱受风雨煎熬的时候,得到一颗坚强的心。 谁说经历本身不是一种财富呢? 族人倾全力送黄克诚入学 下青村共有一百多户人家,全村都姓“黄”。因族大人多,内部就有了明显的支族亲疏。黄克诚父亲这一支是弱房,在族房里做不了主,经常受到欺凌。在黄克诚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和叔父等人商量,打算集体培养一个孩子读书学文化,将来在写状子、祭文之类的时候不求人,也可以“硬气”一些,少受点欺侮。于是,这一支族议定从祭田里每房抽一担谷作为学费(当时称作“束修”),供一个孩子上私塾。经大家商量,黄克诚被确定为培养读书的对象。自此,他有幸入私塾读书,间或才参加一些农田劳动。P3-5
共和国十大将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十大将呈现给我们的是伟大的灵魂,不朽的丰碑,人生的标杆,壮美的凯歌,值得我们敬仰和回味。《共和国将军》就是立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于我党建国史与建军史的普及型读物。由王建飞等编著的《黄克诚(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为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