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研究

倪淑萍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倪淑萍  

页数:

207  

字数:

218000  

内容概要

倪淑萍所著的《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田野作业,掌握大量的民歌资料,对濒临流失或尚存于老百姓记忆中的民歌进行抢救式的搜集整理。根据民歌的体裁、题材将搜集到的民歌进行分类整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全面了解金华民歌的历史沿革和生态现状,并结合实情提出可行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对策。通对对金华地区民歌衬词衬腔表现形态的归,纳与梳理,总结出常用衬词的类别、使用规律,衬腔的运用特点、旋律形态及曲调特征等,解析在金华民歌演唱中衬词衬腔的处理要求及其对民族风格表达的关系。对出现在金华民歌中的衬词衬腔的功能意义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其对金华民歌的音乐结构、情感表现、民族风格、演唱实践等的积极作用,并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的表现形态、存在意义及互为关系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背景意义
二 研究叙评
三 取域范围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
六 其他说明
第一章 金华民歌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生态环境
一 区位界域
二 地理描述
三 地貌特征
四 气候状态
五 自然风光
第二节 人文背景
一 文化积淀
二 经济方式
三 方言语系
四 民俗传统
五 宗教信仰
第三节 传统音乐资源
一 民间歌曲
二 民间曲艺
三 地方戏曲
四 民间歌舞
五 民间器乐
第二章 历史嬗变中的金华民歌
第一节 金华民歌的历史渊源
一 金华民歌考源
二 金华民歌活动
第二节 民歌传人与民间歌手
一 民歌传人
二 民间歌手
第三节 民歌内容与代表作品
一 题材内容
二 代表作品
第三章 金华民歌的体裁及艺术特征
第一节 劳动号子
一 劳动号子的功用
二 金华劳动号子的类别
三 金华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山歌
一 山歌的功用
二 金华山歌的类别
三 金华山歌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小调
一 小调的功用
二 金华小调的类别
三 金华小调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 金华民歌衬词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金华民歌衬词的类别
一 语气助词类
二 象声拟声类
三 指代称谓类
四 表意性衬词
第二节 金华民歌衬词的表现形态
一 首衬形态
二 间衬形态
三 尾衬形态
第三节 金华民歌衬词的运用特点
一 号子中的衬词
二 山歌中的衬词
三 小调中的衬词
第五章 金华民歌衬腔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金华民歌衬腔的类别
一 单音形态
二 乐汇形态
三 乐节形态
四 乐句形态
五 乐段形态
第二节 金华民歌衬腔的旋律形态
一 平行
二 级进
三 跳进
第三节 金华民歌衬腔的结构形态
一 加叠形态
二 加垛形态
三 加复形态
四 加插形态
第六章 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的功能意义
第一节 衬词衬腔的表现功能
一 加强语气、活跃情绪
二 拟声绘景、渲染气氛
三 丰富节奏、发展旋律
四 润饰正词,保字助腔
第二节 衬词衬腔的结构功能
一 启示引入
二 加衬扩充
三 连接过渡
四 加强收束
第三节 衬词衬腔的文化意义
一 它是原始语言的遗留形式
二 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 它是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 衬词衬腔的审美意义
一 形态美
二 情态美
三 意态美
四 风格美
第七章 金华民歌的腔词关系
第一节 金华方言的声韵调
一 金华方言的声母
二 金华方言的韵母
三 金华方言的字调
第二节 腔与词的音调关系
一 字调与唱腔
二 语调与唱腔
第三节 腔与词的节奏关系
一 腔词节奏的轻重关系
二 腔词节奏的段落关系
第八章 金华民歌的活态现状与传承发展
第一节 金华民歌的活态现状
一 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二 演唱群体日渐寥落
三 民间歌手后继乏人
四 民歌研究尚显薄弱
第二节 金华民歌的保护对策
一 挖掘整理、形成文字
二 保护传人,承续历史
三 开展活动,扩大影响
四 渗透教学,实现传播
五 完善机制,组织研究
第三节 金华民歌的发展思索
一 开发与利用
二 创新与发展
结语
附录 书中引用的民歌谱例索引
参考文献
一 主要参考书目
二 主要参考文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