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志 第二卷.1949--1988
1995-05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 录
图 片
凡 例
第一编 历史沿革
第一章 欢庆解放
第二章 院系调整
第三章 进军科学
第四章 整风反右
第五章 探索前进
第六章“文化大革命”
第七章 拨乱反正
第八章 改革开放
第九章 开拓创新
第二编 党政领导
第一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隶属关系
第二节 领导体制
第二章 党的领导
第一节 历届党代会与党委会
第二节 党委机构
第三节 党总支、直属支部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三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校长
第二节 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
第三节 行政机构
第四节 院、系、所、中心负责人
更迭表
第五节 校务委员会
第六节 学术委员会
第七节 校级专门委员会及其他
第四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 校长办公室
第二节 教务处
第三节 科学技术处
第四节 研究生院
第五节 总务处
第六节 财务处
第七节 物资管理处
第八节 基本建设处
第九节 生产管理处
第十节 审计室
第十一节 人事处
第十二节 外事处
第十三节 保卫处(公安处)
第十四节 档案馆
第三编 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第一章 民主党派
第二章 工会、妇委会、退(离)休教师
协会
第一节 工会
第二节 妇委会
第三节 退(离)休教师协会
第三章 团委会、学生会、研究生分团委
与研究生会
第一节 团委会
第二节 学生会
第三节 研究生分团委与研究生会
第四章 其他社团
第一节 校友会
第二节 归侨联络组
第三节 少数民族联络组
第四节 家委会
第四编 教育(本科、专科)
第一章 专业设置
第一节 专业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专业设置的发展与调整
第三节 专科专业的设置
第四节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设置
第二章 教学计划
第一节 培养目标
第二节 学制和时间安排
第三节 课程设置
第四节 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
第三章 教学改革
第一节 教学改革过程
第二节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一节 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节 教学质量调查与评估
第三节 教学管理机构
第五章 德育
第一节 政治理论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第六章 体育
第一节 体育教学
第二节 学校运动队
第三节 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
第七章 招生
第一节1949――1951年
第二节 1952――1965年
第三节1966――1976年
第四节1977――1988年
第八章 毕业生分配
第一节 1949――1966年
第二节1967――1970年
第三节1973――1980年
第四节1981――1988年
第五编 教育(研究生)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学科专业设置
第三章 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演变
第四章 招生
第五章 培养
第六章 学籍管理与分配
第七章 学位
第八章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重点学科
第六编 教育(外国留学生、成人教育)
第一章 外国留学生教育
第一节 外国留学生教育的
发展历程
第二节 课程设置
第三节 管理制度
第二章 成人教育
第一节 函授教育
第二节 自学考试
第三节 委托培养
第四节 干部专修科
第五节 教师进修
第六节 短训班
第七编 校园文化
第一章1949――1960年的校园
文化活动
第二章 1961―1966年的校园
文化活动
第三章 1977―1988年的校园
文化活动
第八编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章 1949―1978年的科研情况
第二章 研究机构
第三章 1978年后承担的研究项目
第四章 积极开展软课题研究,为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章 研究成果
第六章 学术交流活动
第七章 研究刊物
第九编 理科科学研究
第一章 科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研究课题与研究经费
第一节 1949―1957年的研究
课题
第二节19581965年的研究
课题
第三节1966一1976年的研究
课题
第四节1977―1988年的研究
课题
第五节 研究经费
第三章 研究成果
第一节1953―1957年的科研
成果
第二节1958―1965年的科研
成果
第三节 1966一1976年的科研
成果
第四节1977―1988年的科研
成果
第五节 专利
第四章 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
第一节 校内学术活动
第二节 主办的全国性、国际性学术
活动
第三节 学术刊物
第十编 教职工
第一章 教职工人数变化概况
第二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组成
第二节 教师的管理
附录一 教授、副教授名单
附录二 兼职教授名单
第三章 师资培养
第一节 建国后17年的师资
培养
第二节 改革开放10年来的师资
培养
第四章 职工
第一节 职工概况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五章 专业技术职务
第一节 教师职务
第二节 教师以外专业技术职务
第六章 工资
第十一编 教育设施
第一章 校园与校舍
第二章 教室、实验室
第三章 电化教育中心
第四章 体育场馆
第五章 图书馆
第六章 出版社
第七章 校办工厂、校办产业
第十二编 后 勤
第一章 教育经费
第一二 教育事业经费
第二节 科学研究经费
第三节 基本建设经费
第四节 世界银行贷款及其他经费
第十节 爱国卫生
第十一节 医疗保健
第十二节 车辆管理
第十三节 校产管理
第十四节 幼托管理
第十五节 接待服务
第十六节 后勤服务公司
第十七节 财务管理
第二章 总务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科室职责
第二节 事务与通讯管理
第三节 饮食服务
第四节 学生宿舍管理
第五节 教工宿舍管理
第六节 大楼管理
第七节 房屋维修
第八节 绿化管理
第九节 供气管理
第三章 基本建设
第一节 校园总体规划
第二节 教学、科研、行政用房
第三节 生活及其他用房
第四节 基础设施
第五节 校园绿化
第六节 人防工程
第四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物资的供应与管理
第二节 世界银行贷款设备
引进与管理
第三节 实验室建设
第五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为教学、科研服务
第二节 为社会服务
第十三编 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友好往来
第一节 1949――1976年来访外宾
第二节1977――1988年来访外宾
第三节1949――1988年复旦大学领
导人出国访问
第二章 国际交流
第一节 与外国大学的交流
第二节 国际学术会议
第三章 外籍专家
第一节 长期专家与短期专家
第一节 荣誉学街
第四章 留学、讲学和荣誉
第一节 留学
第二节 讲学与荣誉
第五章 美国研究中心
第十四编 人 物
第一章 学校领导人
第一节 校务委员会主任
第二节 校长
第三节 党委书记
第四节 副校长
第五节 党委副书记
第二章 专家、学者
第一节 学部委员
第二节 一级教授
第三节 二级教授
第四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
及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五节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
第三章 杰出校友
第四章 英雄、烈士
附 录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节 学校沿革
第二节 学校的性质、任务、规模和设施
第三节 办学特色
第四节 学校的地位与影响
附 表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798附表
沿革
编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