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
2001-10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389
221000
无
本书是南怀瑾教授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由古国治同学负责整理校对。在未完稿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纷纷要求尽早出书。如今,这本书终于完成,我们希望对于海内外的学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娑婆世界,意谓缺憾不美满,是充满着痛苦的。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想从佛教或佛学中,求得心灵上的慰藉,或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人们终于接触到了难得难闻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忧的是人们对于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认为佛经艰深难懂而不敢阅读,有的唯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点,有的则到处听经、听演讲、求秘诀、求灌顶,对于真正的佛法却未能得利,这真如释迦牟尼佛所说:至可怜悯者众生。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这部经透过南怀瑾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可作为学佛之入门;对于有心习禅或参研佛法者而言,书中有多处如何明心见性的明白指示;至于修行上的诸多问题,如修止、修观、修禅那,亦作了原则性重点的提示。所以,无论是顿悟或渐修,在见地、修证及行愿上,均详细举例说明。然而,站在南怀瑾教授的立场而言,对于此部大经,还只是略说而已。 最后,我们衷心期待读者透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正知正见,解脱烦恼无罢碍,能够经过闻思修慧,依教奉行入觉海;即便不能,至少能够管窥佛法之大概。如此则不负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之初衷,不负十二位圆觉大菩萨之悲愿矣! 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编辑室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业”、“修现”、“修禅”的修行方法。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唐代华严宗王祖宗密说,他“禅通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恰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南师道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最新版(2000年11月第2版第2次印刷)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缘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经之真伪
佛陀多罗传
佛经翻译在中国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发起清净心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如何不堕入邪见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空
无明妄想如何断
第二章 普贤菩萨
初见本性如何起修
如何以幻还修于幻
一切皆幻谁来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第三章 普眼菩萨
如何正思惟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开悟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无明从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第五章 弥勒菩萨
轮回的根本是什么
如何了脱生死,跳出轮回
成佛有哪二障
修佛菩提有几等差别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成佛是什么境界
什么是般若
什么是涅般
什么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第八章 辨音菩萨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第十章 普觉菩萨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书摘 “善男子”,等于说诸位同学、各位女土、各位先生。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很客气很谦虚,慈爱而谦和,有如《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起来好像很威严,跟他一接近;就觉得他和蔼慈祥。 “无上法王”,成了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佛是至高无上的万法之王,超乎一切群众之上,超乎一切国土之上,他是人类精神的皈依。释迦牟尼佛亦称为空王,如同中国称孔子为素王,,素是纯净的意思。西藏密宗有位大宝法王,是密宗花教的八思巴,年十五岁即六通具足,当忽必烈征服西藏时,拜他为师,奉为大元帝国国师,并封为大宝法王。后来代代相传,袭称此号,但是也只敢称为大宝法王,不敢称无上法王,只有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 陀罗尼是梵语,总持,总纲的意思,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总法。密宗称一切咒语为陀罗尼,陀罗尼还含有能持能遮的意思,能持是使善法不退,能遮是使恶法不生。 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大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圆代表圆满,没有缺陷,没有渗漏,圆也包括了一切时间,包括了一切空间,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佛,随时随地可以圆满觉性,随时随地可以悟道。 此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靖净在中国文化讲来,就是斋戒沐浴,洗头洗澡,把身体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心里不敢胡思乱想,不敢随意动念,这叫持斋。持斋乃指斋心,内心清清净净。持斋不是吃素,一般把吃素叫作持斋,这是不对的。不吃葱、蒜、韭、芥末、兴渠等五荤叫吃素,后来人搞错了,便将错就错。 流出一切真如,什么是真如?真如乃道体也,真心之体,禅宗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见到此真如道体。净土宗的三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乘起信论》,其中马鸣菩萨著的《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便是真如门与妄想门。烦恼妄想是一切众生造业的根本,烦恼妄想清净了,证得真如,即便成佛。真如翻译得极妙极佳,真如,如真,好像真的。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不再重复。《金刚经》的重点,在强调如何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如何悟道成佛。西藏密宗宗喀巴大师写了一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叙述成佛的次第方法。 释迦牟尼佛临走前,讲了一部《涅槃经》,涅槃就是如来自性的别名。涅槃也晕寂灭的意思,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而是本来清净,本来寂静。涅架不是死亡,而是永远存在。所以,释迦牟尼佛临走前说“常”“乐”“我”净”,把以往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全都推翻了,不要以为他真的走了,没有,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学菩萨道,要修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修此六种波罗蜜,到达彼岸。彼岸指哪个岸?成佛之岸,脱离苦海之岸。 圆觉涵盖了此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乃一切大法之总法,一切大法之总源。读《圆觉经》,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所有佛都是依此圆觉法门教授历代菩萨,此圆觉法门是佛法之根本大法。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凡是想要成佛,都必须根据此圆觉修法,才能成佛。 本起因地——成佛的工具从哪里找?在我们自己这里找。在我们普通凡夫里有个东西,就是会思想,会起烦恼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靠他,要把他找出来,他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这又如何找呢?很简单,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什么是我们的第一念?当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很稀奇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念了。各位能不能记得,早晨起来第一个念头想的是什么?想不起来,好,没关系,那么,你有没有把握知道,明天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会想什么?本起因地要在这个地方去找。 你说我还是找不到,怎么办呢?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这就是传法了,把修行的方法也告诉你了。随时圆满观照,照什么呢?回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的思想念头怎么来怎么去,要清清楚楚。记住,要圆照,不是偏照。打坐的时候观照很清楚,下了座就乱了、迷糊了,那不叫圆照。要在忙中乱中,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观照念头并不是要你不想,唉哟!我怎么又去想?好像“想”与你是冤家似的。有念头来,不用怕,要知道人的思想念头是留不住的,不信,你留留看!留得住吗?人的思想妄念留不住,但是,要送也送不走。你不去想它,它偏要想,很可恶j对不对?人的思想就那么怪,注意,这就是无明。例如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外面下雨了!门不晓得有没有关?糟糕!妄想又来了,不应该!不应该1我们一天到晚就在后悔妄想里转,如此妄想无明如何清净得了? 那么,有些人打坐,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动,是否就圆照清净了呢?一点也不,忙得很,心里想的可多呢!我坐了那么久,气怎么还没有动?是不是上了当?我怎么还没有开悟?如来大法难道是这样吗?那不叫圆照,换一个字,叫怨照,各位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当你察觉妄想来的时候,就是清净,因为妄想早已跑掉了,当下清净,本来清净,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如此一念清净下去,圆照下去,慢慢修下去,便可以永断无明,便可以成佛。 “云何无明”? 什么是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小乘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谁?死后是否真有轮回?有没有我?这些一概不知,皆在无明中。大无明就是一切的大疑问,学佛不从这里人手,一切都是空事,没有用,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是因地法门。 朱元璋当年也参加过这些秘密组织,那时民生凋敝,穷得没有饭吃,只好去当和尚,不过化缘也化不到,饿得要死,后来跑去当兵,最后当了皇帝。他说当初哪里想到当皇帝,只是为了吃饭才出来干的,东闯西闯,不小心闯到这个位子上来,这是朱元璋讲的真话,人生的际遇真是不可知。他当年参加的秘密组织叫光明道,所以后来订立的国号叫“明”。元明有白莲教,到清朝,又产生洪门、清帮、天地会、红灯照、义和团等等几十种组织,这些帮会有一共同特性,多少都借厨了佛教的三期末劫弥勒下生这段典故。 后来的某些教派,在历史上也都是与这些组织多少有点关联,特别标榜儒、释、道三教一家。这是中国民间非常特殊的宗教社会团体,其中起源因素相当复杂。 最近有一个中国人还在美国纽约开创“红十字会”,标榜五教同源,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都请上座,排排坐,泡好茶,吃果果,这是中国大同思想的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由民间宗教信仰做了某种形式的表现。 这些宗教的教义如何呢?有如拼盘一般,东抓一点,西凑一点。至于修持的方法,也是一样,道家的也有,密宗的也有,都不全。 譬如以前北方的“理门”,叫作“理教”。这个教门源于黄河以北,祖师爷叫“羊祖”,这是隐语,实际上是杨泽,山东人,明末的进士,为了反清救世,走人地下,以前理门在北方很流行,不抽烟,不喝酒,也吃素,也是三教一家。他们也有个秘密咒,叫作“五字真言”,灵验无比,但不能随便公开,传的时候不能有第三者声场,称为“六耳不同传”。这个咒子学到以后,平常不能念出声音来,要在肚子里念;那么,何时才可念出声来呢?要在大难临头的时候,而且要大声地念,哪五个字?——观世音菩萨。 现在我们回到本经,由弥勒菩萨提出修学佛法的若干问题。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这一段是佛教的仪式,每一位菩萨都一样,在此不赘。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弥勒菩萨请求释迦牟尼佛,要为诸菩萨开示修行的秘密要点,使大家明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在哪里,人自己做不了主,永远在生死之间轮转。出生之后,慢慢长大,然后衰老,最后死亡。死了以后,又再投胎,为什么会如此轮转不停?此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要分别邪正,每一种宗教都说自己好。基督教说到上帝的天堂来,可以得到永生,佛教也说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来最舒服,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究竟哪个是正确可靠的呢?请您为我们讲清楚。这样可以使末世一切众生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无所畏惧,不再感到害怕。 人的生死确是个大问题,所以庄子说“生死大矣哉”。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而佛法的最高目的,在证得大涅槃,涅架是个代号,指成佛的果位,圆明清净,也叫圆寂,圆满寂静,又叫寂灭,但不是灭亡,它是不生不死,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很难翻译,只好保留不翻,叫作“涅架”,这是佛的正道。弥勒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对真正的佛法有所认识,生出绝对肯定的信心,然后,个个修行成道,再不会堕入生死轮回之中,“起循环见”,循环见就是颠倒想;搞了半天仍然没有跳出生死轮回的圈子。 ……
前言本书是南怀瑾教授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由古国治同学负责整理校对。在未完稿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纷纷要求尽早出书。如今,这本书终于完成,我们希望对于海内外的学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娑婆世界,意谓缺憾不美满,是充满着痛苦的。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想从佛教或佛学中,求得心灵上的慰藉,或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人们终于接触到了难得难闻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忧的是人们对于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认为佛经艰深难懂而不敢阅读,有的唯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点,有的则到处听经、听演讲、求秘诀、求灌顶,对于真正的佛法却未能得利,这真如释迦牟尼佛所说:至可怜悯者众生。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这部经透过南怀瑾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可作为学佛之入门;对于有心习禅或参研佛法者而言,书中有多处如何明心见性的明白指示;至于修行上的诸多问题,如修止、修观、修禅那,亦作了原则性重点的提示。所以,无论是顿悟或渐修,在见地、修证及行愿上,均详细举例说明。然而,站在南怀瑾教授的立场而言,对于此部大经,还只是略说而已。 最后,我们衷心期待读者透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正知正见,解脱烦恼无罢碍,能够经过闻思修慧,依教奉行入觉海;即便不能,至少能够管窥佛法之大概。如此则不负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之初衷,不负十二位圆觉大菩萨之悲愿矣! 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编辑室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业”、“修观”、“修禅”的修行方法。《圆觉经略说》为《圆觉经》的讲记。
无
十分喜欢阿!!!这系列不错
南怀瑾的。。。
自己看蛮不错的.......
很从中受益的
慢慢消化,细细体会!
好书,细细品味中
南怀瑾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