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未来
2005-5
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可金
548
581000
无
游说政治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本书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对游说政治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推动游说政治得以展开的制度动力,以及游说政治与美国政府尤其是国会政策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回答美国政治中的一系列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游说政治在美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即使其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而美国社会依然能够容忍其存在?美国政治制度为游说政治提供了多大的活动空间?推动游说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是哪些,他们是如何进行运作的?其他国家如何借鉴美国国内游说团体的经验开辟对美外交工作的新渠道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地观察美国政治的幕后运作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看到美国政治除了教科书之外的另外一幅画面。全书材料翔实、案例充实、分析深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和较强的实践启迪价值,既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关心美国政治的读者以及工商企业人士、外交实践工作者的读物。
赵可金,男,1975年生,山东省人,1997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2000年进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法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提前攻读法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倪世雄教授和孙哲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主
序 第一篇 美国政治制度视野中的游说政治 导论 美国政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说政治 第一节 游说政治: 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 美国国会:“乐辩士之城” 二、游说政治: 美国式民主的政治“旋转门”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方法 一、 美国学术界关于游说政治的研究综述 二、 中国学者的研究和本书视角的选择 三、 方法论的选择 第三节 本书的篇章结构提要 第一章 国会游说: 概念过程与技术 第一节 国会游说: 是艺术,更是科学 一、 国会游说:“第三院”的政治运作 二、 游说政治的构成要素 三、游说政治的内在结构: 说客、议员、客户、选民之间的互动 第二节 游说过程: 行动中的游说政治 一、 游说政治动力的产生 二、 游说对象的选择: 值得游说的议员 三、 游说战略的选择和方法的确定 四、 议员和说客合作的达成 五、 “游说失灵”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战略与策略: 游说方式大观 一、 直接游说战略 二、 间接游说战略 三、 后备游说战略 第二章 美国式的宪政民主与国会游说 第一节 美国宪政与国会游说 一、 美国宪法与国会游说 二、 有限政府与国会游说 三、 分权制衡与国会游说 四、 联邦制与国会游说 五、 司法中立与国会游说 第二节 美国民主与国会游说 一、 人民国会还是帝王国会 二、 透明国会的运作 三、 国会游说形象的转变: 全方位游说的合法化 第三章 “法治理想国”: 国会游说的法理空间和文化基础 第一节 国会游说的早期立法概况 一、 从请愿伸冤权的争取到游说立法的争论 二、 早期立法的特点和初步成果 第二节 国会游说的法理分析 一、关于限制外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游说立法: 1938年《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及其修订 二、关于限制国内游说活动的立法: 1946年《联邦游说管制法案》及其修订 三、关于游说程序的立法: 1995年的《游说公开法案》和 1998年《游说公开技术修正法》 四、 各州议会出台的游说立法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一、 多元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合唱: 美国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二、 妥协与谈判: 美国人为什么愿意游说 三、 美国梦的困惑: 游说立法为什么如此困难 四、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第四章 美国国会游说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小政府与国会游说: 人民的声音 一、自由资本主义新大陆的发展及其非制度性安排: 游说的产生和发展 二、 群雄逐鹿的国会山: 利益集团走上政治舞台 三、 “麦迪逊两难”的创造性实践: 人民游说 第二节 “大政府”与国会游说: 集团的声音 一、 “大政府”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游说的激增” 二、 三分天下的国会山:“寡头垄断的游说市场” 三、 团体政治的勃兴: 美国式民主的当代实践 第三节 外国政府与国会游说:“国家的声音” 一、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私有化”倾向 二、 列国争雄的国会山: 外国政府游说美国 三、 国会山上的“国家间政治”: 国会游说浓缩国际政治第二篇 国会游说的制度动力 ……第三篇 游说政治与国会决策: 制度过程分析参考书目 后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