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

徐志宏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志宏  

页数:

209  

内容概要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是一本少见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科学观的著作。《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科学观是一个关乎马克思思想之当代性的课题,并通过对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和两个阶段的阐述体现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从初步形成到具体展开的过程。第一编通过“感性”之基本范畴及科学与生产之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旨在澄清马克思科学观的哲学存在论基础,表明马克思的科学观是在与以往旧哲学本质不同的生存论境域中展开的,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其所谓“一门科学”的思想须在此存在论基础的革命中才能得到切近的理解。第二编通过对自然科学与资本的结合、自然科学与劳动的分离、自然科学对自然的控制三个方面的论述具体展现了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得出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根本上说乃是属资本的力量的总观点。《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以此种思路与构架来揭示马克思科学观最为鲜明的三个特点:其一,马克思从来都是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的、具体的、最关本质的境况中来考察科学的;其二,达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科学的终极目的;其三,整个社会发展和革命过程将要达到的结果之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马克思的科学观:一个当代的课题 二、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  (一)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追求  (二)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的考察 三、马克思科学观的两个阶段  (一)哲学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初建  (二)政治经济学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展开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关于本书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第一编 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章 科学与“感性”:科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近代认识论的理解:对立中的“感性”与“意识”  (一)培根-笛卡尔的唯物思想     (二)休谟的怀疑和康德的理性重建  (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贡献与局限 二、马克思:开启存在论新境域的“感性”  (一)“感性”的两种形式  (二)作为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感性” 第二章 科学与生产:科学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历史基本前提的四个规定性  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产  三、关于“纯粹”科学的意识形态第二编 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 第三章 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与资本相结合  一、切入点:“市民社会”,“工业”  二、解读机器中的历史要素  (一)机器不是复杂的工具,而是劳动资料的革命  (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三)一种决定性的要素:机器中的科学原则  (四)小结与问题  三、揭示科学与资本的共同原则  (一)资本对科学的需要: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  (二)隐藏在“科学性”背后的资本原则  (三)科学的现代本质:属资本的力量  (四)小结 第四章 自然科学在工业中与活劳动相分离  一、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一)劳动:一个存在论范畴  (二)异化劳动:现代工人的存在真相  二、现代科学对劳动的根本影响  (一)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引起劳动的变化  (二)异化的扬弃:科学中蕴涵的革命因素  (三)对亚当·斯密劳动观的批评和傅立叶劳动观的纠正 第五章 自然科学通过工业对自然的控制  一、自然科学表现了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历史  (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及其成为自然界的合法“代言人”  (二)自然科学对自然所采取的独断态度  二、资本原则根本决定了科学对自然的关系  (一)资本借助于科学“使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  (二)资本生产与现代科学下的生态问题——兼及回复对马克思的一种疑问结语 关于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 一、几点补充性的说明 二、“一门科学”与“共产主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其艰巨性从以往人们在理解马克思思想的过程中已作出的种种努力的结果就可以窥见一斑。一方面,如吴晓明先生曾多次指出的,有向实证主义退却并在存在论基础上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妥协的“梅林一普列汉诺夫正统”;有尽力矫枉却终究局限于黑格尔哲学基地的卢卡奇;还有最终流于浪漫主义梦想或放弃原则高度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这些举例说明的是马克思经常被出于善意地、认真地错解的基本命运的话,那么,另一方面,则是理直气壮地表示不理解和怀疑的声音。我们只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罗素对马克思学说之科学性的怀疑。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对马克思的思想作了非常概要的介绍。他认为,“合乎科学”始终是马克思的目的。虽然就这二结论本身而言,判断得还是颇为准确;但很显然,这种说法不仅话中有话,且不是他所要强调的一个评价。因为接下来他就立即对马克思学说客观上的真理性或科学性表示了怀疑:从主观方面讲,每一个哲学家都自以为在从事追求某种可称作“真理”的东西。……假使谁认为全部哲学仅仅是不合理的偏见的表现,他便不会从事哲学的研究。……马克思和其余人一样,相信自己的学说是真实的,他不认为它无非是十九世纪中叶一个性喜反抗的德国中产阶级犹太人特有的情绪的表现。

后记

本书的原型是我完成于2004年底的博士论文。虽然有所修改,但出于某种考虑,我还是保留了当时成稿时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转眼间已相隔5年多。回想这期间为了它的出版而作的努力以及遭遇的一些挫折,内心颇多感慨。记得当初选择这一题目,除了绪论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存在着我个人对它的感情因素。一直以来都不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可以非常理性和逻辑的人,对哲学坚定不移的选择恰恰是出于对生命的敏感和好奇——那种被我理解为哲学原质的东西,而不是已被畸化了的对逻辑的固执。因此,对马克思的理解向来带着我自己的方式:仿佛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情感的投入,更多于一种逻辑的分析和概念的剖解。但这样一种方式却使我倍感撰写论文的艰辛。理想中,感性和逻辑、生命和思想是能够达到完美结合的,我毫不怀疑,它在马克思的笔下真实地存在着,而它也正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科学的精神实质。那么多追随真理的人们,难道究其根本不都是在追求这一理想吗?我毫不怀疑。然而对于阅历、学术皆尚浅的我来说,这无疑还是异常艰难的。所以,在整个艰苦跋涉的过程中,是身边的导师、学长和亲朋在不断地给我以力量,令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笨拙”而辛苦的坚持是值得的。可事实是,现实中的一次婉拒(我申请过相关的出版基金,但由于一些评审专家认为该课题比较老旧,缺乏新意,故暂缓出版)就几乎已经击溃我的信心,令我开始有所怀疑。但同时,我也开始了默默地观察和思考。就在这五年间,无论是世界的经济、人们的生活,还是地球的环境气候,都已经发生了多么剧烈而前途未卜的变化啊!而在某样的时刻,人们又似乎总会不知不觉地想起马克思来。


编辑推荐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马克思从来都是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的、具体的、最关本质的境况中来考察科学的,达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科学的终极目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 PDF格式下载



关于马克思的著作与研究资料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但专门论及马克思科学思想的书并不多见,这是颇让人意外的。
单就这点,此书就颇有价值。


有些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