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难以道别的曾容

黄玉峰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玉峰 主编  

页数:

211  

Tag标签:

无  

前言

  谷超豪曾容同志是我的学生,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我知道他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关心着中学数学教育,发挥自己的余热。在我印象中,他身体一直很好。他与世长辞的消息传来,引起我很大的悲哀和深切的悼念。  他是我的众多学生中长期从事数学教育并取得优秀成绩的中学老师。在1954年,我是他的真正的授课老师。那时,我大约每三五年才为大学本科生开一次基础课。当时曾容正好来复旦,就这样,在1954年,他成为我真正授课的学生。他在课堂上时常根据中学教育的需要提出各种问题,显得很活跃。他的提问使我很感兴趣,使我了解到中学数学教学中有关内容和方法的各种问题,这些正好也是我感到需要了解的东西。那一年的教学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我在上海和其他同志共同创办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曾容同志因为在中学数学教育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成为了第一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获奖人,之后他多次向我介绍得奖人的情况和群众的反映,并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发展献言献策,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依正确的方向进行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1987年,曾容同志和上海中学数学界的一些同志在上海筹备创办了上海中学生业余数学学校,担任首任校长。这所学校为上海广大学有余力的青少年提高数学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聘请我为名誉校长,使我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学数学。

内容概要

  《难以道别的曾容》由黄玉峰主编,是一本为纪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杰出数学特级教师曾容逝世一周年而编写的纪念文集。曾容老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难以道别的曾容》通过序言、悼念诗歌、挽联,以及曾容老师的亲友、同事、学生等以真挚之情所撰写的文章,介绍了曾容老师平凡而高尚的一生及其教育思想与实践,谷超豪院士为《难以道别的曾容》作序。这些纪念文章记录了曾容老师生前的点点滴滴,读来十分感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和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在《难以道别的曾容》中看到值得自己尊敬和效仿的榜样。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挽联曾容先生挽诗一棵树一条路——曾容老师带教青年教师记我们的老家哭二哥怀念二哥曾容曾容表哥是圣人难忘曾容老师永远忘不了的一声招呼知我护我,公已无言多彩的曾容非一日之寒良师、挚友——忆曾容那双穿透一切的眼睛芳草萋萋,哲人其萎怀念曾容先生深深怀念民革好党员——曾容同志我心中的好党员追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上海复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曾容先生回忆曾容老师怀念恩师曾容先生难忘师恩痛!痛!痛!不会再次错过难忘那节班会课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点滴琐事见高品精神永存忆曾老师为学之师,为人之范是严师,又是慈父一位可亲又可敬的长者这是我一生的幸运人到无求品自高——曾容老师带教青年教师记润物细无声薄薄纸片寄深情忘不了那目光师尊——记数学特级教师曾容异国他乡遇恩师寄思德高望重的曾容老师他在第一时间了解新动向——忆曾容老师育人之道:曾容教育思想和实践附录:一个仁爱的家庭编后记:难以道别的曾容

章节摘录

  我们的老家 曾定 我们的老家是我们父母一生奋斗、栖息的地方,也是我们兄妹成长的摇篮,在那里,我们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经历了社会环境的锤炼,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我们同心协力亲如一人。在怀念二弟曾容时,我想还是先谈谈我们这个家吧。  我祖父母早逝,去世时父亲才17岁。祖父母留下二子一女,父亲居长,把妹妹送到孤儿院后,自己到福州兵工厂做工,勉强抚养比他小8岁的弟弟。后来他考上了福州师范学校,20世纪20年代末完成学业后,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办起了“福建博物研究会”——当时全省唯一的动物园和标本馆。  不但起了科普作用,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制作的标本还参加过我国的西湖博览会和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好评,得到奖章,为地方和祖国争得荣誉。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抗日战争爆发了,人民生活都很困难,动物园维持不下去,关闭了。我父亲便到福州的中学教生物,母亲教数学。随后形势进一步恶化,福建省会搬到永安,福州市不能办中学,中学都搬到外县去。  那时我已念中学,于是我便跟父亲到外县。母亲为便于照顾年幼弟妹而留在福州,转到小学教书,二弟帮忙照顾弟妹。有一段时间,母亲到福州乡下的小学当校长,弟妹们也跟着到乡下去。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才都回到福州居住,靠父母亲的教书薪水过活,生活十分艰苦。那时父母亲都忙于工作,父亲同时兼在几个中学教书,母亲在乡下小学做校长,经常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家里的事情主要靠我们兄妹料理,一日三餐,买、煮、洗以及花木浇水护理等,大家不分彼此一起做,同时挤时间念书。这时二弟的表现就很突出,他会不时趁学校没课或自修的时候,从一楼教室翻窗跑出去,回家煮饭或买菜,便是一例。  抗日战争开始后,我父亲朋友薛某搬回到屏南县老家去住,他的小平房托我们看管,我们也从福建博物研究会搬出借住在那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回福州住,我们当然要把房子归还他们,但我们要到哪里去栖身?那时生活艰难连糊口都不容易,于是只好借贷典当,以低价买下一块民房废墟,在我父亲的一个木工朋友帮助下,我们一起买旧瓦片、木料,自己动手,清理废墟,搭起棚屋居住。虽然我比二弟年大将近两岁,但他身体强壮,力气不比我小,于是我和二弟便成了父亲的左臂右膀,在营造自己自由的小天地中起了很大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不但敌机常来轰炸,日寇还两次侵占福州。日寇来后通过汉奸想叫我父亲出来办博物会、做官,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做顺民,父亲毫不犹豫,立即设法带领全家,空手单衣,逃出福州,历尽千辛万苦,走了3天到达莆田。在我叔叔帮助下,父亲找到一份临时工作,直到日寇退出福州后才返回福州。第二次日寇来侵时,我和父亲在福安县省立三都中学,得知消息后,父亲怕家人无法生活,马上和我从福安经宁德、闽清,走了10 天,到达靠近福州的永泰县。他怕进入敌占区会被抓,便由我潜人福州,带领母亲和弟妹,逃到永泰,投靠到我们远房亲戚处。半年后日寇退去,我们才又回到福州。虽然我们在沦陷区生活时间很短,但我们亲眼看到的日寇暴行,以及流离逃难的艰辛都深深烙刻在我们心中,也增强了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和救国救民的意识。  抗日战争胜利时我们还在念中学,我和二弟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我每月领一份30斤大米,可是后来突然降为半份15斤,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朱民生校长说:有一次他在街上看见我没有向他敬礼,应该扣分。其实我不会故意不向师长敬礼,可能是街上人多,我没注意没看到他,但怎么说得清楚?这虽是小事,不过当时生活很困难,15斤米我可以吃半个多月呀!此事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新中国刚成立时大学不是全国统一招生,厦门解放较迟,厦门大学1949年的招生延到快年底才举行,那时我在省立福州高级中学高三下(春季班),离毕业还有两个多月,经申请同意我先考,如被录取,到时能交毕业证书就行,于是我就这样被录取进厦门大学。问题随着又来了,从福州到厦门路费筹措不到,不得已只好申请休学,去福州郊区的儒江国民小学当代课教师,直到1950年秋才进厦大念书。当时,恰好系里要请人画生物学教学挂图,这工作被我争取到了,于是一个月会有两三元钱收入,我寄两元钱回家补贴家用;一年后系里不用新画挂图,这工作才停止。我们两个年幼的弟妹上大学时,基本上是我和二弟分别承担费用,我负责妹妹在厦大读书的开支,二弟负责三弟在上海和杭州读书时的费用。可以说,我们兄妹真的都是穷孩子出身,靠相互支持奋斗出来的。  二弟继承了父亲的刚毅倔强性格并有所发扬,这在他一生言行中比比皆是,这里不赘述。但他同时又有我母亲的慈悲心肠而且大大超过。他极富同情心、怜爱弱小。他从不杀生,家里需要宰杀鸡鸭鱼等活的小动物时,除了少数是我父亲做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由我这‘老大’去当刽子手。有一次我看见一只小蜂钻进墙上孔内做窝,我顺手用小纸团把它堵上,他看见马上冲过来把它扒开,并批评我不该这样对待小生命,他的同情心由此可见一斑。  他非常关心我家亲朋好友以及他认识的人的处境,有困难他都会设法帮助。  就连我最小弟弟的保姆的子女、“文化大革命”中因冤入狱的亲友,他都会去看望并给予帮助,而且几十年来不曾间断。  虽然我们成家立业之后各奔东西,相聚少了,来往也不多,但我们的心从不分离,情况也都基本知道。想到他的去世以及他过去的一切,不禁黯然泪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难以道别的曾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