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新认识中国

邓正来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邓正来 编  

页数:

235  

内容概要

  本书集中刊发的五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不同的中国问题展开了深度研究:范丽珠和刘芳合著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神学基础》一文从宏观的神学基础向度对中国民间信仰进行了理论分析。刘建军的《权力、仪式与差异:人类学视野中的单位政治》一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单位组织和单位政治进行重新的审视。赵德余的《粮食统购政策执行中合约规则的演变及其制度功能含义》一文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粮食统购政策实施的历史经验为例描述和分析了市场制度被取缔之后一系列的替代市场功能性制度安排发生和运作的过程,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对这一时期粮食生产效率变动以及此之后农业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袁松和张月盈合著的《电视与村庄政治——以税改后的豫中付村为考察对象》通过个案考察对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程雪阳的《公法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基于宪法第10条的分析》一文从现行宪法第10条规定的土地产权制度入手,通过分析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不平等及其带来的“所有权残缺”,对中国土地产权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书籍目录

卷首语:重新发现中国 邓正来
主题研讨:重新发现中国(八)
范丽珠 刘芳 中国民间信仰的神学基础
刘建军 权力、仪式与差异:人类学视野中的单位政治
赵德余
粮食统购政策执行中合约规则的演变及其制度功能含义——市场是如何被消灭的?(1953—1957)
袁松 张月盈 电视与村庄政治
——以税改后的豫中付村为考察对象
程雪阳 公法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基于宪法第10条的分析
本刊特稿
荣剑 中国史观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及其现代转型的思想路径
学术专论
李永晶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杜建国 反民主的美国宪法
Max Rebol非洲是否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北京共识”为什么是一种“非共识”?
贾春阳 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的演变、影响与前景
学术对话
贝克 邓正来 沈国麟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学术综述
谢小瑶 徐杨勇 共同解读转型期的法治化运动——“转型期法治”全国研讨会综述
海外专论
约阿希姆·里特著 姚远 译黑格尔《法权哲学原理》中的人与财产:第34至81节
麦克尔·勒威著 吴万伟译
韦伯“新教伦理”的反资本主义解读:布洛赫、本雅明、卢卡斯、弗洛姆
书评思考
周林刚 精神分析的政治学?——关于《爱与死的幽灵学》的若干评论
董山民 袪“魅”之后,如何超越?——读王绍光先生《祛魅与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稿约

章节摘录

  主题研讨:重新发现中国(八)  中国民间信仰的神学基础  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是完整的、有机的实体,在日常生活中“宗教”并非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用以表示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获得生活意义以及在宇宙与人类道德之间相互感应的方式与观念。这样一套完整的世界观早在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就已经发展出来,不仅影响了儒家、道教等诸子,改造了佛教,并直接决定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信仰的走向。  中国的民间信仰传统植根于乡村社会的生产实践和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套影响广泛、充满活力的信仰系统。在杨庆堃先生对宗教的界定和分类中,民间信仰属于弥漫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它的神学基础、仪式系统、组织结构与世俗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观念系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常常作为后者的组成部分而发挥功能。长期以来,民间信仰通过一整套世俗性的组织、功能性的仪式和多元化的崇拜,与世俗性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传统中国的宗教系统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针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大量涌现,连同内容丰富翔实的民族志和田野研究文本,使我们对民间信仰多了直观而真实的感性认识。不过,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宗教和信仰系统,针对它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直观的经验研究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民间信仰,从宏观的神学基础和信仰结构中把握民间信仰。将民间信仰作为一个宗教整体,从神学和信仰层面对其进行阐释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信仰在世俗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间信仰在宗教实践和文化传统中的意义。本文将关注中国民间宗教的神学基础,论证中国民间宗教所具有的超自然面向,特别是其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中国民间宗教的走向和具体内容。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重新认识中国 PDF格式下载



这一系列的书都不错,我从《辑刊》复刊后第一辑都有买,里面的文章都是长篇大论,很有深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