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考古好玩

高蒙河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蒙河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前言

考古好玩,善哉斯言! 考古有三个搞法:学考古,做考古,玩考古。 学考古和做考古,带有职业取向,行业性明显。考古学人和考古学家做得,考古玩家做不得,做不来,也未必想做。 玩考古,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不需要做精专的学问,不需要非说专业人士才听得懂的行话,不需要非得在这个行业里谋生,不需要恪守每条行规。一句话,学人做得,专家做得,百姓也能掺和。 老话说,不掺和白不掺和,掺和了不白掺和。曹操墓,就是大家都掺和过,都玩过考古的一个典型案例。因为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你听说过曹操墓,你有过曹操墓是真是假的疑问,你拿曹操墓当过谈资,你公开或半公开发表过言论甚或表明过立场等,这要我看,就都算掺和过了考古,玩过了考古,做过了一回公众考古人。 可见,公众考古就是人人都能掺和的考古,而不是少数专家才有唯一解释权的考古;就是专家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公众想的不一定是错的考古。你像专家说“考古不是挖宝”,对不?你像公众说“考古就是挖宝”,错不?都很难三言两语掰扯清楚。凡事,说不清楚,挺好玩;说清楚了,也挺好玩。因此,考古好玩。 我出这书,就挺好玩。说来话长,长话短说。 我是学考古的,从1978年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起,历时10年,1988年从张忠培先生门内硕士毕业。毕业后又差不多做了20年考古,从三峡做到南水北调,直至前两年日渐垂老,这才金盆洗手,挂铲收尘,不再怎么做一线田野考古了。在这30多年学考古和做考古之中,我还一点点地做起了“出轨”的事,那就是给非专业的报刊写点考古杂文或知识小品文。现在手头上能找到的较早的一篇,是发表在《新民晚报》1989年8月17日的《话说铜敦》。 印象中写《话说铜敦》,是有一天听电台广播,讲湖北有家博物馆的一件铜敦被盗,运到了美国,后来又如何追缴回来的事。但播音员功课没做足,把铜敦这种东周古器的“敦”字,发音成了“dun”,而文物考古的专业读法应该读“dui”。于是我给报社投稿,既讲了什么是铜敦,又纠正了读音。没想到还真有同事和家邻看到,叫我以后多写点,他们喜欢看云云。换句话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是我溜出考古三界外,写点闲文野篇之始,也可以算是玩考古之始。 我大量给报刊写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考古小品文,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新民晚报》为例,有时兴致来了,每个月都给该报的“夜光杯”等栏目写去一两篇发表,像什么《盗墓贼与洛阳铲》、《陶器鉴定五要素>、《司母戊鼎的新重量>等。那时还结合在三峡考古,忙里偷闲,写过《罕见石范出三峡》、《南方甲骨》之类。有时一忙没空写了,编辑会来催,说有读者反映,最近怎么没登高老师的文章,我们想看呢!也不知是真是假。但这使我晓得了原来社会和读者还真有这种需求,大家对文物考古还是不无兴趣的。而我写作的体会是,把专业语言转换成公众能接受的“豆腐块”文字的难度,原来并不亚于写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写学术文章,可以直接入题,高举高打,高谈阔论,不吝笔墨,引经据典,罗列数据,出示图表等。但真的要把这类学术语言、专业范式鼓捣成考古圈外的人都明白,让初中水平的人也都能看懂,做到忠培师所说的“提高基础上的普及”,深入浅出,实在不易。普及文章,看着好懂,动起笔来,既要铺垫,又不能像裹脚布那么长,还要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等,都是愁煞人的事。 到了本世纪前后,中国考古界出现了一个学术进程性的转机,那就是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文物观开始发生变化,从原来只关心专业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逐步扩大为社会化的保护和利用,甚至还有了传承一说。虽然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变化归结为重建考古价值,更不能看作解构考古传统,但考古的模式多元化了,考古人的做法也多样化起来,却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也从学考古,做考古,愈加觉得考古好玩,想玩好考古了。于是,也就不满足于只写考古知识小品文,转而写起带有故事性以及评论性的考古随笔来。不尴不尬的是,这些随笔有的写得太长,不太符合报纸那种千字文的要求;有的又写得半专业半不专业的,投出去发表也没个地界。趁着博客兴起,我把它们陆续堆积到我在网上开设的“公众考古试验田”博客上去了。这一堆就是几年,被推荐到网站首页或头条的有几十篇,总点击量已有约200万人次,有时写得好玩了,一篇的点击量就能超过10万人次。这样一来,编辑们找我要稿子的也多起来,有的报刊甚至直接从我博客上转发的也不在少数。去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史立丽女士找我做选题,于是就有了把博文集合起来,出这本《考古好玩》的想法。但她也向我提出了要求:“一旦成书的话,最好能够‘出于博文,高于博文’,也就是说,不必完全照博客来,要多作些删并、填补,博文的痕迹也耍适当控制一下。”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按照她说的办。草稿成文后,又让我在复旦带过的学生王太一作了一通全书的校勘和修订。 我不是考古界最早开博设坛的主,但我与考古界其他几位开博的考古人不同,他们开的多是学术博客,面向的是小众和精英,属于学院派;我开的是文化博客,也就是玩考古的博客,对象是大众凡人。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都只能是半通。因此,我选题和叙事就尽可能做到以下原则:一不上传专业论文;二是少讲道理,多讲故事,当说书的,不当教书的;三是不罗列媒介报道的那种又有什么新发现了的考古结果,多讲述考古是怎么发现的一个个幕后故事,轻结果,重过程;四是放下身段,能唠白话就不端术语,尽量以初中或高中程度的读者为写作对象,因为这是中国最大的群体,考古为他们服务,引发他们互动,大家能一起做点什么,挺值! 所以,这本《考古好玩》在很多考古人士看来不过是初写作、浅解读而已,但却是我这些年力求把专业语言转换成公众语言,把专业知识转换为社会文化常识,把考古学扩大到公众考古领域,把考古人的学术生态扩增为知识分子本应肩负的社会公共职责的一个缩影。 心有所系,践行斯言:玩好考古,考古好玩。 高蒙河 2011年5月31日于上海虹桥

内容概要

这本《考古好玩》由高蒙河所著,主要内容是:
考古人,宛如人类古往今来的发现者、研究者、守护者、传承者。
他们怀着寻回过往的伟大使命,从都市到村野,出繁华入粗朴,将生命的舞台搭建在一片片青山绿水间。场景的转换,既平常叉不平常:角色的变化,既寻常也不寻常。
当奔波四方的考古人在暇隙里安下心来,便也会寻拣那些平常又不寻常的考古故事,还有那些摇曳生姿的考古传奇,串成家珍,系上屋檐,点缀了四季。
考古学(anchaeology)和考古人(archeaologist)二词,由此从书纸上洇染开来,衍生出一阕阕别样而又好玩的考古之歌。
这本《考古好玩》适合考古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高蒙河,男人,中年人,蒙古族人。生为东北吉林人,现为复旦教书人。主要著作有《郑和史迹文物选》、《灯烛》、《铜器与中国文化》、《三峡考古记》、《长江下游考古地理》。

书籍目录

自序
一、考古人
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学家
考古人是最基层知识分子
苏秉琦的得意之作
听张忠培讲那考古的事情
两张老照片三代考古人
我学考古为哪般
女人考古好榜样
考古不藏古
考古人会不会鉴宝
二、考古队
考古工地干起来
考古队旗飘起来
考古队服穿起来
考古饭碗端起来
考古大酒喝起来
考古陋室住起来
考古厕所用起来
考古洗澡说起来
考古小道走起来
三、考古就是挖宝
考古发现哪里有
沙发考古与实验室考古
我投了曹操墓一票
考古发现谁更牛
哪位古人遗存多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还是五千年文明
恐龙不关考古事
考古下限是何时
别老张罗挖帝王陵墓
回埋挖出的古墓是何道理
四、考古不是挖宝
野蛮考古何时了
兵马俑的叫法不太靠谱
碳-14技术不是万能法器
有多少古墓没有墓门
古墓防腐有哪些招数
古墓防盗秘笈
盗墓贼不是啥都盗
我们处在薄葬时代还是厚葬时代
考古奖项谁来评
考古经费哪里来
五、考古好玩
我们看到的故宫是哪个年头的
翠玉白菜真那么好看吗
圆明园流失文物能不能花钱买回来
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之缶非缶
花23亿造地震博物馆荒唐不荒唐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真难看
中国达人秀与英国考古奖
马未都与余秋雨谈考古
考古报道雷人记
考古当读什么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话说回来,特殊达人们之所以能折桂中国达人秀,一是参评的不少人偏好过度,迈不过去情感这道坎,悯人系数占上风,审美观不免有点跑偏;二是其他选手的特点和实力尚不足以去国际舞台上展示,比如那位6岁的“小周立波”张冯喜,着实可爱,但她还未成年,擅长的又是沪语和国语,如何同国际接轨?再比如那位蔡胖妞,唱功了得,英语也不错,应当是位不错的人选,但她的身体是否和那位胖哥朱晓明一样,能否经得起巡演的艰辛,却是个问题。故此,无臂刘伟成为选秀王,虽说有点美中不足,却也无话可说。尽管我又实在不愿意想象下去,偌大一个中国即将签约亮相世界级演出的出色达人,竟然是一位残疾人士?甚至那些对中国久怀恶意的“坏人”还会搬弄是非,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达人形象,是让残疾人展示人类难以完成的高难度生理极限,这种超高、超强的做法,有悖于更高、更强的普世价值云云。中国首届达人秀的结果,既不太出人意料,也不太在情理之中,给人没有办法的办法之感。达人秀如此,中国评选考古奖也多少有点类同。比如中国每个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奖,奖的就是谁发掘到了最有学术价值的古代遗存,即从每年全国几百个考古发现中拣最好的挑。首先要说,我不是举双手反对评选这个奖的,因为这是中国权威考古机构为了学科自身发展、普及考古和保护文物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本人也是近两年海选阶段的推荐者之一。但这就像我评价中国达人秀一样,美中不足或者说不无遗憾的是,考古发现是带有很大偶然性的,谁能挖到,谁不能挖到,不代表谁比谁的水平就高,何况,这还不免有引发考古学家拼命想抱大金娃娃的挖宝心理之嫌,导致负面的弊端。相比之下,国外也搞考古评奖,但不太像我们这样谁挖到好东西,谁就登堂人殿。比如英国的考古奖,他们评选的名目比我们多很多。像金手铲奖,奖励某些考古技术新发明;像重要学术贡献奖,奖励某项开创分支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像英国遗产奖,奖励在长期保护古建及纪念物中作出贡献者;像钢铁大桥奖,奖励对古建进行合理再利用并作出成就的项目等。另外还有诸如考古著作奖、最佳广播节目奖、新闻奖、普及考古知识奖、考古俱乐部奖之类。我大量给报刊写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考古小品文,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新民晚报》为例,有时兴致来了,每个月都给该报的“夜光杯”等栏目写去一两篇发表,像什么《盗墓贼与洛阳铲》、《陶器鉴定五要素》、《司母戊鼎的新重量》等。那时还结合在三峡考古,忙里偷闲,写过《罕见石范出三峡》、《南方甲骨》之类。有时一忙没空写了,编辑会来催,说有读者反映,最近怎么没登高老师的文章,我们想看呢!也不知是真是假。但这使我晓得了原来社会和读者还真有这种需求,大家对文物考古还是不无兴趣的。而我写作的体会是,把专业语言转换成公众能接受的“豆腐块”文字的难度,原来并不亚于写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写学术文章,可以直接入题,高举高打,高谈阔论,不吝笔墨,引经据典,罗列数据,出示图表等。但真的要把这类学术语言、专业范式鼓捣成考古圈外的人都明白,让初中水平的人也都能看懂,做到忠培师所说的“提高基础上的普及”,深入浅出,实在不易。普及文章,看着好懂,动起笔来,既要铺垫,又不能像裹脚布那么长,还要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等,都是愁煞人的事。


编辑推荐

《考古好玩》:考古就是挖宝考古不是挖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考古好玩 PDF格式下载



帮同学购买 这本《考古好玩》由高蒙河所著,主要内容是:考古人,宛如人类古往今来的发现者、研究者、守护者、传承者。他们怀着寻回过往的伟大使命,从都市到村野,出繁华入粗朴,将生命的舞台搭建在一片片青山绿水间。场景的转换,既平常叉不平常:角色的变化,既寻常也不寻常。当奔波四方的考古人在暇隙里安下心来,便也会寻拣那些平常又不寻常的考古故事,还有那些摇曳生姿的考古传奇,串成家珍,系上屋檐,点缀了四季。


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 已经被枯燥的考古理论淹没了 这个书真是很好玩,两天就能看完,看起来轻松消遣,其实考古的关键词都在里面了,师承,信念,执着,责任········


书对于单纯的爱好者来说有点点厚了,字稍稍多了点,看起来学术,其实内容并不是这样的。内容很丰富,涉猎多方面,适合对考古好奇的人看。


接近真实的考古人的生活,领略别样的风采


深入浅出,很有趣,算是社会大众教育,了解考古人~


很浅显==但是还是很细致很专业的

听过高老师的讲座 觉得老师是个很有热情的人

看了对考古更有兴趣了啊啊啊!!!!【不过老师很鄙视盗笔==这点让我很不爽===


适合初学者和考古爱好者看!


这本书不如想象的好看,本来孩子喜欢考古,给他买的,谁知引不起他的兴趣,我看了。


很好看的一本书。考古很生动,很有乐趣,很生活。


她对考古很感兴趣 第一次接触的关于考古的书就是这个了 很喜欢


此书让我对考古有了新的认识 不错


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专业性,让人们了解考古一角


写的好玩,值得一读。


一本来自于对于考古学问的深入浅出的有趣分析书


文笔不错,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


高老师是个有趣的人


推荐推荐,十分通俗易懂~看完还加了作者的微博呢~哈哈


幽默也长知识


书的封底有磨损,但是可以接受。内容没问题就行。


正版书,质量很好,内容不错,值得一看。


爱死这本书 爱死这本书 爱死这本书


有见解 有乐趣 大爱!!


作为了解,还是不错的


写的不错,不是人云亦云,有些自己的观点


考古人的生活写的很生动,也讲明了好些一般人不懂的考古学知识。值得一看。感觉《考古不是挖宝》一书更好看


读了后对考古有了更多了解,实际上考古专业并不那么好玩


主要关于考古人得一些见闻,更贴近生活


一提考古,首先想到就是一群人灰头土脸蹲在大坑里刨东刨西,这本书把一件严肃的事情当成乐趣来说,苦中作乐才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最高境界吧!


书的专业性不强,适合对考古感兴趣非专业人员阅读。


内容很喜欢,了解很多考古知识


看看考古那些事


作为了解考古的书,写的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性。


休闲阅读吧,还不错,看着挺好玩的。


当做科普读一读不错 没有太多的东西 老实说


本来以为是一本语言风趣幽默的歪谈考古 结果还是弄的跟纪录片一样 并没有媒体介绍和想象中好看 给个三星吧


但是书页有切纸留下的毛边,怎么看也不像正版!


内容一般,主要是娱乐性,没有技术性的东西。


书看了之后知识性很少,和出的回忆录一样。写的比较随意吧!


也是帮喜欢研究这类东西的师傅买的,据说还可以,反正我对这种东西兴趣不大,也就不去问他要来研究了


真的不咋的,如果这也算是普及考古学。文字不美。


送给妹妹的,妹妹说还不错~


这本书和管道的力量一起买的,物流很快昨天买的今天就到货,很是感激。然后这本书本来以为不厚,可是现在看来要过些日子看了,随便翻看的时候觉得值得一读。谢谢。


考古实践的好笑事。虽不够理论,但讲到了每一个步骤。很生动。


高蒙河先生的作品一直都是了解考古学的最好途径,对于深奥又神秘的考古学,高先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带给读者更多更真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空想小说,这才是真正的考古学!


很有意思,去听过高老师讲课,很风趣,跟这本书里写的一样,呵呵。赞一个亚马逊,我第一次收到这本书读了两天发现第64页到81页中间的十几页缺失,在亚马逊填好换货单之后,第二天就得到更换了,服务非常棒!


很差的一本书翻了几篇总是看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抱怨我买书是要看考古怎么好玩的,不是来看你抱怨的没多厚的一本书,却有大篇幅的抱怨,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完全毁掉了考古的好玩只好退货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