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操纵与时代阐释

吴贇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贇  

页数:

252  

字数:

230000  

内容概要

  《文学操纵与时代阐释:英美诗歌的译介研究(1949-1966)》以1949-1966十七年间翻译文学在中国的生存语境为背景,通过译介建构的“英美诗歌图景”,以史为本,史论结合,以论概史,描述并分析了此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和影响面貌。从选择对象、表现主题、构成经典到影响本土创作,英美诗歌译介都集中化、同一化地表现出时代政治的操纵性话语特征,其激情与内涵既反映了此阶段中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现实,也书写了一段特殊的断代文学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探讨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十七年间文学翻译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文艺工作语境
 第二节 翻译文学语境
  一、建国初“一边倒”的文化背景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文艺政策的调整
  三、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运动风潮
 第三节 一元化的操控
  一、计划化和组织化
  二、外国文学翻译概况
  三、英美文学翻译概况
第三章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翻译流派分析
 第一节 英美诗歌译介概述
 第二节 诗歌译介流派分析
  一、英国诗歌的译介
  二、美国诗歌的译介
第四章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的选择和翻译
 第一节 译介资格的获取
  一、指导原则:强势话语下的“两结合
  二、译介资格:革命言说的身份甄别
 第二节 翻译的择取策略
  一、主题的政治择弃
  二、序跋的解说策略
  三、内容的可接受性
 第三节 译诗的语言风格
  一、一般化与庸俗化
  二、艺术创造的标准
第五章 十七年译介中的经典建立与颠覆
 第一节 英美诗歌译介经典的建立
  一、国家话语的制导
  二、精英与大众话语
  三、遴选、认定与确立
  四、静态经典的沦落
 第二节 惠特曼在中国的经典构成
  一、惠特曼在本土的经典建立
  二、惠特曼在中国的经典之路
  三、十七年间译介的经典构成
 第三节 拜伦译介从经典到去经典
  一、经典的生成与确定
  二、经典的没落与颠覆
  三、经典的让位与替代
第六章 十七年间诗歌译介与创作的互动
 第一节 本土诗歌的特点
  一、意识形态的张扬
  二、多元形态的共存
 第二节 英美译诗的影响
  一、激情的使命
  二、民歌的素朴
  三、浪漫的秩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翻译的文化操纵
 第二节 一个时代的阐释
附录一 1949-1966年间出版的英国诗歌译本
附录二 1949-1966年间出版的美国诗歌译本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从上述的十七年历程不难看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英美文学和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一样,在中国的译介臣服于整齐划一的政治意识和苏联的霸权话语。俄苏的美学趣味引导并影响着中国对英美作品的衡量和判断。十七年中国英美文学研究界紧跟苏联的价值观,人云亦云,缺乏独立的思考。如其间比较全面、权威的英国文学史是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文学史纲》,由戴镏龄、吴志谦、桂诗春等人经由俄苏学者阿尼克斯特1956年的版本转译而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因为是独一无二,所以这部《史纲》影响颇大,不仅在一般读者中流传,而且被一些高等院校列为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对教学和科研都起着指导作用”①。而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核准的《英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包括美国文学)则是依据莫斯科大学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英国文学部分,并参考列宁格勒师范学院英语系英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编纂而成,此书中也可找到苏联学者视阈下的美国文学的历史概要。它指引着中国从上至下的研究精英及普通读者沿着苏联的道路认识英美文学的天地。形容此书为苏联人的英美文学史也并不为过。  总体而言,英美文学在十七年间的译介总量在伯仲之间。从译介内容来看,我国对英美文学的译介,既集中于古典文学作品,集中于对著名作家的介绍,更关注现当代的“进步作品”、“优秀作品”,也就是那些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识的文学作品。许多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就为中国人所熟悉和喜爱的英美文学作品在十七年间得到了复译或重印;之前没有译本的,很多也被着手翻译。对进步文学的青睐,则体现为对“反动”社会制度的揭露,对底层社会现实的反映。在当时看来,美国文学从总体而言是“反动的”、“腐朽的”。因此,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甚嚣尘上,现当代进步文学中的左翼文学、黑人文学、宪章派文学大受欢迎,而现代主义作品,除少量的“内部发行”之外,就只有一些以批判为主的研究文章。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建国后十七年的英美文学翻译,在择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和缺失。但在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的操纵和标准之下,文学翻译的审美需求被忽视、被从略却契合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语境。“在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下,翻译失去了那种把各色各样的意识形态及诗学引进来的重要功能,只会集中于传送相近的信息,实际上是剥夺了接收其他信息的机会。”①英美文学的十七年译介如是,其中的文学分支——诗歌的译介亦如是。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操纵与时代阐释 PDF格式下载



正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读了还是受益匪浅的。


这不理论著作,总体上还不错。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做的博士论文一般都很扎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