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

李征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征  

页数:

2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日本近代小说文体研究》读者定向在国内,不光是日本小说研究领域的专家,也包括一般日本文学爱好者。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做文本分析时,是根据专家的需求选用日语原文品评,还是照顾一般读者选择汉译分析?这一点颇感难以取舍。考虑到本书的读者对象已包括一般读者,且重点是想为细读日本近代小说文本的读者提供一点专业帮助,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汉译为文例。不求内容过于专业,但求言之有物,尽量为读者提供点阅读分析视角及相关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李征,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日本近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  主要学术著作有《上海表象——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东方现代文学史》(合著)等。另发表权威期刊论文《火车上的三四郎——夏目漱石中现代性与速度的意味》、《“口吃”是一只小鸟——三岛由纪夫的微精神分析》等。译有《金阁寺》(三岛由纪夫原著,合译)、《青年》(森鸥外原著)、《后天的人》(诹访哲史原著)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近代都市的诞生与小说文体的初创第一节 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第二节 樋口一叶、泉镜花、国木田独步第三节 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第二章 文化网络中的都市叙述与抒情第一节 夏目漱石、森鸥外第二节 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第三节 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第三章 机械的狂欢,都市的变奏第一节 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第二节 堀辰雄、梶井基次郎第二节 井伏鳟二、太宰治第四章 日常性沉思与自我的表述第一节 野间宏、大冈升平第二节 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第三节 安冈章太郎、小岛信夫、吉行淳之介第五章 映像都市,媒介时代的话语第一节 大江健三郎、开高健第二节 村上春树、岛田雅彦第三节 吉本芭娜娜、青山七惠、诹访哲史后记

章节摘录

  如此这般的对叙述视角与文字经营的自觉追求,让小说语言与意象得以高度浓缩,文字显得更加紧凑。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把这一段断为几句,或随意增添主语,势必会在译文上令原作的文体风格大打折扣。第三点是人称。现代译者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问题。也即,漱石写作《三四郎》的那个时代,日语第三人称虽然已见有作家运用于小说中,但此时的漱石显然还没有适应。所以小说《三四郎》的撰著中,几乎不见第三人称。一部小说既不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又排除了第三人称,必然会对整体叙事带来深刻影响。《三四郎》小说叙述描写上的风格、韵律在某种意义上说,与不用第三人称大有关系。当然,直书人物名字也能部分起到第三人称的作用。不过这个问题不单纯与人称有关,还与伴随着第三人称而来的他者问题密切相关。因牵涉过多,此处不作详论。  除了上述几点,《三四郎》开篇所见漱石对日本都市社会中近代技术运用的关注,以及写作上采取的相应策略,也非常值得留意。每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包括火车在内——的出现,都意味着速度的改变。即便在火车的速度已被飞机所超越的当今时代,漱石所描述的文学空间也仍然具有新的启示性意义。小说主人公三四郎眼里波澜不惊地映照出来的,可谓两种时间·空间形式——车内时空间与车外时空间——的戏剧性冲突。自从有了火车这种非同寻常的速度参照,世界景观的视觉性体验便随之出现了明显分化。人坐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上,视线在车内与车外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像之间可以随意切换。从小说开篇一段描写来看,三四郎的眼中所见虽然不排除“沿途女子的肤色越来越白皙”这样的窗外一瞥,但他对车厢内部的关注显然远远甚于窗外风景。对于初次乘坐火车的三四郎来说,或许起初他并未明确意识到速度的改变对自己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