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语中和调的跨方言研究

梁磊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梁磊  

页数:

176  

字数:

17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博士”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到秦代成为一种官职名。《汉书·百官公卿表》日:“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朝以后,历代都设置博士之官,掌管礼乐、祭祀、法律、教育、讲经、天文、历法、壶漏、音律、医药、卜筮等事务,都是学养醇厚、博古通今之人才能胜任的。 这一称谓也是对具有专门技艺的人的称呼。比如明代《何氏语林》:“骆宾王文好数对,号算博士。”清代陆廷灿《续茶经》:“是又呼陆羽为茶博士也。”后来流传到民间,对有一技之长的人也称为博士。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明代洪椴《清平山堂话本》中有“染坊博士”、“花博士”、“茶博士”诸种称谓,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也有“染博士”的说法。 及至近代,西方教育制度和学位体系传到东方,日本人首先用“博士”这个汉语借词翻译Doctor,然后汉语又从日语中回借了这个词。这就使这一名称的含义接近了它最初的意义。 按照现代通行的认识,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应该是一个时代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博士论文应该是其所专攻的学术领域中最前沿的高水平论文。博学、博识、博大精深,这就是人们对博士和博士论文的期许。 学术是天下的公器。前辈学人的研究成果为这些博士论文的完成铺就了基础,那么它们的出版,使他们经过艰辛探索所获得的学术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必将为今后学术的发展和后来者的进一步超越提供一个新的更高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学术著作的公开出版,把各种新的思想、理念、观点、方法、假设、结论公诸于众,有利于学术的争鸣,也有利于它们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这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轻声其他方面的研究、轻声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述评、简单的韵律系统、对汉语方言中轻声的调查与分析一类型学的研究、汉语轻声的本质与成因、轻声的音高实现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选题和内容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 第四节 基本概念的解释 一、韵律 二、韵律成分和超音段成分 三、韵律特征 四、声调的一般概念第二章 轻声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轻声的理论探讨:轻声与重音 一、赵元任(Chao,Yuen-Ren) 二、郑锦全(Cheng,Chin-Chuan) 三、陈重瑜(Chen,Chung-yu)、沈晓楠(Shen,Susarl xiaonan) 四、端木三(Duanmu,San) 五、岩田礼(1wata,Ray) 第三节 轻声的音系学研究 一、Moira Yip 二、王嘉龄 三、王洪君 四、林华(Lin,Hua) 第四节 轻声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理论背景和研究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重音和韵律学理论 第三节 韵律系统 一、简单的韵律系统 二、复杂/复合的韵律系统 三、声调和重音的互动 第四节 汉语的重音问题 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对汉语方言中轻声的调查与分析一类型学的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来源、调查过程与分析角度 第三节 汉语方言中的轻声:共时的考察与分类 一、材料的初步分析 二、汉语轻声的跨方言考察 (一)轻声音节的出现位置 (二)轻声出现的条件 (三)轻声的调值(音高)实现 (四)轻声的语音性质 (五)西南官话的轻声 (六)轻声与儿化、儿尾、小称音变、重叠等现象密切相关 第四节 小结第五章 汉语轻声的本质与成因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双音节化和语法化 一、语法化及其语音表现 二、双音节化、语法化与汉语韵律的综合讨论 (一)双音节化和语法化 (二)双音节化的韵律学解释 第三节 轻声的本质与成因 一、双音节化、语法化和轻声--兼谈吴语连读变调 二、语言接触下的韵律影响和轻声的产生 第四节 轻声与汉语的其他语流音变 第五节 其他语言的声调中和化第六章 轻声的历史层次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轻声前的一般连读变调 第三节 轻声前的中古调类分化 第四节 “小姐”与“姐姐”类变调 第五节 轻声的类别与历史层次 第六节 小结第七章 轻声的语音学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轻声的幅度积研究 一、实验过程 二、结果分析 (一)二字组前字(后字为非轻声/轻声)幅度积、音长统计结果 (二)二字组后字(非轻声/轻声)幅度积、音长、音强统计结果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轻声的音高实现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将来的研究参考文献附录 二字组(后字为轻声,非轻声)前字、后字幅度积、音长、音强统计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语中和调的跨方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