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
2009-5
南开大学出版社
陈志科
387
《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的研究思路是围绕留美生与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展开,具体写作中将循纵横交叉的思路进行,即在横向上就体现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对留美生引进西方教育学的具体实况进行考察,基本是专题述评,每一部分就一个专题进行论述,从而达到深入剖析的目的;但在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又遵循时间的线索,力图在纵向上勾勒出民国时期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留美生研习教育学的阵容分析,留美生与教育学术团体,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留美生与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等。
陈志科,1965年4月出生,湖南省安乡县人。1986年、1989年、2008年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6月以来,一直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天津近代教育史》、《中小学创造教育与教学实验探索》、《教学论问题争鸣研究》、《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实验探索》等十余部。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兼任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会长、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理事、天津市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创造教育。
导言绪论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二、研究现状三、课题相关概念的阐释四、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学科渊源一、教育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教育学传入中国第二章 留美生研习教育学的阵容分析一、留美生内部学科分布与教育学二、研习教育学的阵容的基本情况分析三、留学生涯第三章 留美生与中国大学教育学系的创建与发展一、以大学系科为中心——中国教育学学科化的开端二、留美生与中国大学教育学系的创建——制度化知识领域的形成三、留美生与高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第四章 留美生与教育学术团体一、留美生与教育学术团体概况二、留美生与中华教育改进社三、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会第五章 留美生与教育学术期刊一、近代教育期刊之演进二、留美生与《新教育》三、留美生与《教育杂志》第六章 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科体系一、留美生翻译、编著的教育学著作二、留美生与教育学科体系基本问题的探讨三、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结构第七章 留美生与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一、留美生与教育调查二、留美生与教育测验三、留美生与教育实验结语一、留美生传播、研究教育学的特点二、强烈的中国化愿望与浓郁的美国味实践参考文献附录:留美教育学人小传后记
第二章 留美生研习教育学的阵容分析 一、留美生内部学科分布与教育学 在中国留学史上,容闳作为留学异域的先驱者形象是被一致公认的。1847年,传教士布朗(Rev.Samuel Robbins Brown)携容闳、黄宽、黄胜等三人往美国留学,拉开了近代中国留学史的序幕。作为“中国受过美国系统高等教育的第一人”,容闳回国后即致力于“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事业,并最终促成了自1872年起的4批共120人的幼童留美。在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下,这120名幼童被安排学习军事、船政、路矿、机工,而无一人习文,1881他们又被清政府提前撤回。自此起至1909年“庚款”留美,中央政府组织的公费留美不复出现。 但是,选派幼童留美的举措毕竟开启了中国留学运动的先河。在他们之后,民间留美的行程始终未曾中断。甲午战后,国人“憬然知国力之不竞,由学术之未新,举凡政治、社会之设施与改革,无一不资世界最后出之学术与智能。于是游学之风复劲,负笈海外者亦渐多”,美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成为留学生的理想圣地。各类自费生、各省及各大学选派留美生络绎不绝,留美人数开始有所上升。据统计,1895年至1908年间留美生有近300名之多。由于史料匮乏,早期留美生内部学科构成情况难以尽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内中习人文社会学科者当占一定比例。当时的留美生朱庭祺在《美国留学界》一文中概要总结了“庚子以后十年之中”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考察的可靠依据。文章中说:“庚子之后……十年之中,来美者日多一日,今日留美学生,在大学及专门学堂者,有四百二十七人,在高等学堂者,有二百三十二人,共六百五十人,在小学者尚不计,调查遗漏者亦不计。若合计之,必有七百余人”;“六百五十人中,已入大学及专门学堂者四百十八人,大学及专门学堂者有中国学生留学者六十四校”;这“已入大学及专门学堂者四百十八人”中,学习教育的有十人。遗憾的是这十人的具体情况文中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无从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