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写作教程(原理卷)

崔修建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崔修建  

页数:

390  

前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长,写作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写作学研究开始步人一个繁荣的新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写作理论体系和写作教学体系的探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高校创建了省级、国家级写作精品课,各类写作教材也纷纷问世.虽然目前已出版的一些面向2l世纪的写作教材不乏创新之处,其中增添了不少新的写作理论,更加注重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训练设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真正能够赢得众多读者的有特色的、贴近大学教学实际的适用性强的写作教材仍十分稀少,一些教材理论阐述空泛,拼凑痕迹明显,多是一些“坐而论道”的条条框框的简单罗列,缺乏对鲜活的写作实例的分析,对富有生机的写作操作指导性不强;一些教材偏重于学术探究,大量地借鉴和引用哲学、美学、文化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堆积了不少新术语和新名词;但没有突出写作学自身的特点,给人造成一种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的感觉,还有一些教材观念陈旧,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阐述浅尝辄止,或者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设计。当下,高校师生迫切需要能够真正体现写作学科特征和学术规范的写作教材,需要结合现代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写作学发展的态势和当前大学写作教学实际,在整合现有各种写作教材的基础上,突出工具性、指导性、操作性的写作教材,以利于稳健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内容概要

  一、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对写作主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做文章,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实践操作,均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二、强调“守正出新”,守写作学科之本位,重视吸收最新的写作学研究成果,同时汲纳相关学科资源,无论是内容还是编写体系,都力争有所创新,给人以新的收获;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重点阐释写作原理和方法,明晰不少教材大多语焉不详的问题,并科学地设计系统的、便于师生操作的综合训练题;四、内容深入浅出,本套教材的编写者绝大多数集作家、学者、教师于一身,他们大多是省级以上写作精品课的主持人或写作课题的负责人,既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深知写作的奥妙和写作教学的甘苦,懂得写作教材绝不能炫耀编写者的“理论才华”,而应当在坚持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教材的好读性和耐读性,在与读者自然亲切的对话交流中,带给读者真正需要的东西。本套教材由原理卷和文体写作卷构成。原理卷重在建构写作基础理论体系,文体写作卷重在建构主要文体写作理论与实践体系,两卷在内容上紧密衔接、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系统的、开放的、适应于现代大学写作教学需要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写作的内涵与作用一、什么是写作二、写作的主要作用第二节 写作的特性和规律一、写作的特性二、关于写作规律的认识第三节 大学写作教学概论一、确立现代大学写作教学观二、大学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三、大学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思考与训练]第二章 写作系统的考察第一节 “谁来写”:素描写作主体一、写作主体的界定二、引发写作行为的原因三、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第二节 “写什么”:走近写作客体一、写作客体的界定二、写作客体的属性和类型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第三节 “如何写”:触摸写作载体一、标题二、材料三、主题四、体式五、语言第四节 “为谁写”:对话写作受体一、写作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二、写作受体的心理特征三、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思考与训练]第三章 写作主体素质的提升第一节 夯实基础的生活素养一、生活在写作中的作用二、如何提高生活素养第二节 超越自我的思想品位一、思想品位在写作中的作用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位第三节 博采厚积的学识修养一、学识修养在写作中的作用二、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学识修养第四节 或隐或显的情感一、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二、如何进行情感积累第五节 知难而进的写作意志一、写作意志在写作中的作用二、应培养怎样的写作意志[思考与训练]第四章 写作主体能力的培养第一节 洞悉幽微的观察力一、观察的界说与观察力的构成要素二、观察的类型与作用三、如何进行观察第二节 敏锐通透的感受力一、感受的含义二、感受的类型三、感受力的培养第三节 灵动飞扬的思维力一、形象思维二、抽象思维三、灵感思维四、创造思维第四节 神奇曼妙的想象力一、想象的含义和类别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三、想象力的培养第五节 扎实持久的记忆力一、记忆的作用二、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思考与训练]第五章 写作过程的审视第一节 引发契机的感知一、写作感知的特性二、写作感知的作用三、写作感知的过程第二节 预制蓝图的构思一、构思的特性二、构思的方式三、构思的过程第三节 心手合一的行文一、行文的特性二、行文的过程三、如何提高行文质量第四节 精益求精的修改一、修改的意义和要求二、修改的范围和方法[思考与训练]第六章 写作表达方式的选择第一节 条理清晰的叙述一、叙述的界定与作用二、叙述的类型三、叙述的要求第二节 穷形尽相的描写一、描写的界定与作用二、描写的类型三、描写的要求第三节 或隐或显的抒情一、抒情的方式二、抒情的要求第四节 精辟透彻的议论一、议论的要素二、议论的方法第五节 客观清晰的说明一、说明的类别二、说明的特点和要求三、常见的说明方法[思考与训练]第七章 写作技法的运用第一节 写作技法简说一、写作技法的界定二、从“师法他人”到“法而无法”第二节 常用传统写作技法举隅一、聚焦与立骨二、悬念与那辗三、巧合与误会第三节 常用现代写作技法举隅一、意识流与蒙太奇二、反讽与黑色幽默三、象征与变形第四节 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举隅一、动与静二、隐与显三、断与续四、繁与简五、张与弛六、抑与扬第五节 变化多端的开头艺术一、为什么要重视文章的开头二、常见的开头技法举隅第六节 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一、言尽意存的结尾二、常用的结尾技法举隅[思考与训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写作系统的考察  第一节 “谁来写”:素描写作主体  一、写作主体的界定  写作主体,是指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的人。即使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经验,如果这个人没有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状态中,那么他仍不能算作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和实际操作者,虽然许多人常常把“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的“作者”等同看待,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作者”是相对于写作成果而言的,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的知识产权拥有者。有写作成果存在,必然要有“作者”存在。“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织等。写作主体只有在写作活动中才存在,才有实际意义,写作活动一结束,写作主体的使命就随之结束,它就不再存在。  写作主体需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具备包括观察力、鉴赏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能力结构,具备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结构。这些都是对写作主体的要求,是保证写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和前提。  有关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将在第三章、第四章阐述,此处不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写作教程(原理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