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校长

杨德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德广  

页数:

478  

前言

  教育犹如奔腾的长河,前浪不止见后浪,奔腾向前;教育犹如无际的大海,宽阔无垠而深邃,厚积薄发;教育又如连绵的山脉,高峰之外是峻岭,层层攀升……上海的高等教育承先人之传,又在近百年间发展、提升。如今,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老一辈人都知道,以前能进入上海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堪称凤毛麒角。而到了2005年上海已拥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52万青年才俊借此深造成才;以前我国自行培养的研究生寥若晨星,如今上海在校研究生已超过8万人;以前上海企事业单位中高中毕业生已是少之又少,如今在各行各业,学士、硕士、博士毕业生挑起了上海飞速发展的重担……  3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其间有难以计数的家庭因为教育而改变了命运;有难以计数的学生得以在知识的宫殿里增知成才;又有难以计数的青年学人引领着时代的创新潮流……上海的高等教育撑起了一方发展的万年基石,莘莘学子以骄人的业绩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天地。因为高等教育,上海变得更强了。在这辉煌的30年中,各界志士仁人、万千辛勤园丁思考、探索、创新、追求、奉献,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总结30年来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丰功伟业,为了讴歌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上海高等教育学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集结业内有识之士编辑了《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本文库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改革发展篇》,二是《上海高等教育文库·领导篇》。  在《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改革发展篇》中,我们记录了上海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坚持发展的历程。这里虽然谈不上枪林弹雨、隆隆炮声,却也有惊心动魄、战旗猎猎。正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上海高等教育才攀上了新的高峰;正是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上海的济济人才才得以显山露水开始新的人生。  《上海高等教育文库·领导篇》,则展示了一大批高校原书记、校长的风采。这批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曾站在高校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不畏困难,勇于改革,坚持创新,在艰难中改天换地;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不断成长,并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到大学领路人的历程也耐人寻味;他们都曾备尝常人难以理解的磨难,他们也尽情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以自己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和作为一个团队领军人物的气度、风范,写就了一段美丽的人生!  虽然一部《上海高等教育文库》难以书尽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部,纵然穷尽浓墨重彩也难以涵盖30年来上海高等教育改革之精华,我们依然愿意作出这挂一漏万的努力,用图书的形式保留住上海高等教育的传家之宝,为的是让当事人记下这段历史,让后来者铭记这段历史。

内容概要

  《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校长:我的教育人生》真实地反映了作者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校长的人生过程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尤其是在担任大学校长期间,坚持学习和研究、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状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案例生动,语言流畅,既适合青年学生阅读,也适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杨德广,1940年2月生。江苏江宁县人,就读于江宁县上坊小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曾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以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1979年至今,出版著作(含主编)四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十余项,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上海市教委优秀成果奖等不同奖项;专著《大学中专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书籍目录

我的教育人生苦难的童年铺垫人生之路/3走出乡村小学到南京读中学/11艰难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20初出茅庐留校任团委书记/26下放东北后重返华东师大/29在教育行政机构风雨八年/36担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44调任高教局副局长和上海大学校长/47破格为戴厚英一人评审教授/52新上海大学有三位常务副校长/55调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62第一件事抓教学改革/67开展“充实教育”,让学生忙起来/71教职工不能安居何以乐业/76以绿气促人气,振奋精神/80抓紧时机,开发奉贤校区/86创办中美合作犹他科技学院/94探索研究生教学新方法/102正确定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106成立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117创办厚德教育投资公司/121我的生财、聚财、用财之道/125惊天大案——1600万元融资款被骗/131辞去厚德公司董事长的缘由/135“约法10章”是我做人的准则和保护神/139办学理念与教育实践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之我见/149高等学校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54中国为什么冒不出杰出人才/160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169牢固树立高职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72关于高职院校特征的几点思考/182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辨析/188如何造就和培养拔尖学生/193端正教育思想,深入进行教学改革/198加强学生智能培养的几个环节/208德育的四个效应/216上海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构想/219让大学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223一所新建大学的发展轨迹——在改革中奋进的上海大学/226重在办学效益/236立志·勤奋·惜时——致上海师大新生的一封信/239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教育发展新路/244大学校长要坚持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52教育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260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改革观/269对“平行志愿投档”的深层次思考/292“以校取人”不可取/299我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303用大学文化推动大学的发展和改革/308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317独立学院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民办高校/333感悟与体会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校长/345读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353感谢、感受和感慨/355快乐和健康从心开始/360成功得益于健康,健康得益于锻炼/368我成功的60%归功于妻子郭淑麟/372附录大学校长既要找市长,也要找市场/387将“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389高等教育面临的五大挑战/391建立教育市场势在必行/393在高教大众化舞台上,名校扮演什么角色?/395与杨德广教授的对话/399访校友杨德广教授/407大学校长必须研究教育/411问园哪得桃李满,为有名师指点来——谈谈杨德广教授的教学艺术/416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辛勤耕耘者——杨德广教授高等教育学术研究述略/430人们叫他“绿化校长”/442勇于开拓教育创新之路——杨德广校长事迹述略/445主要科研项目、著作和论文目录(1979~2009)/452

章节摘录

  我的家乡是1949年4月解放的,我目睹了国民党军队仓皇逃跑的狼狈,目睹了解放军处处为民爱民的严明纪律。解放后,我参加了秧歌队、腰鼓队,跳呀唱呀,欢呼穷人翻身做主人,欢呼我家还分了田、分了农具。发自内心地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惜我母亲没有享受到新社会的幸福,解放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我失去了母亲,又一次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是党和人民政府、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我才有机会到大城市读中学。  南京市第九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有很好的校风教风,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在党团组织和老师的教育下,我渐渐成熟起来,懂得了旧中国苦难深重的原因是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共产党和新中国是为劳苦大众、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我逐步由刚解放时的强烈翻身感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责任感,从“为父母争气”转变到“为国家争气”,树立了“学本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淳朴思想。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毕业,6年的集体生活陶冶和培养了我的集体主义精神。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徐之良像慈母一样关心我们,是她亲自到我姐姐家看到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十分困难,帮我搬到九中集体宿舍去住的。住宿的同学都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切磋,朴实、纯洁、和睦。老师的关怀、同学间的友情,让我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无比幸福愉快。从小失去母亲的我,得到了党团组织和老师的关爱,得到了集体的温暖。尽管中学生活也是很艰苦的,但心情是愉快的。  1954年9月我进中学时身高仅1米48公分,体重60多斤,身体虚弱,体质很差。初一时,记得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讲了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他说:“你们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我想,对呀,像我这样体弱多病,将来怎么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呢?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要锻炼身体,当天下午课外活动时,我就开始到操场上去长跑。从那天起,我每天早上、下午两次长跑,早晨起床铃响后,爬起来就去长跑,然后回宿舍洗漱。刚开始围绕操场跑1~2圈(1圈250米)就气喘吁吁,两个月后能跑3~4圈,以后每天跑5圈以上。中学6年除下雨、下雪、寒暑假外,几乎没有间断,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校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