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反思科学

(瑞士)海尔格·诺沃特尼//(英)彼得·斯科特//(英)迈克尔·吉本斯|主编:方新//王春法|译者:冷民//徐秋慧//何希志//张洁|校注:吕佳龄 上海交大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交大  

作者:

(瑞士)海尔格·诺沃特尼//(英)彼得·斯科特//(英)迈克尔·吉本斯|主编:方新//王春法|译者:冷民//徐秋慧//何希志//张洁|校注:吕佳龄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决策科学化译丛”之一。本书分析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并提出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分析框架。科学与社会之间更紧密的互动,标志着一种情境化的新科学的出现,研发活动及其相应研发组织的转型也在所难免。本书在最后提出了17个反思科学的论点。

作者简介

作者:(瑞士)海尔格·诺沃特尼 (英国)彼得·斯科特 (英国)迈克尔·吉本斯 译者:冷民 徐秋慧 何希志 等 编者:方新 王春法 注释 解说词:吕佳龄

书籍目录

第1章 社会的转型 复杂性的增加 社会转型的两种解释 社会变迁与知识的生产第2章 超越现代性——突破边界第3章 社会与科学的协同演化 不确定性的内在生成 无处不在的新经济理性 时间:未来是延伸的现在 空间:距离的弹性化 科学与社会的自组织能力 结论第4章 情境的回应第5章 知识机构的转型 产业研究 政府研究 研究委员会第6章 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 作为科学机构和社会机构的大学 科学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趋同 模式-2的影响 模式-2型大学 结论第7章 情境化是如何发生的 从隔离到整合 变化中的参与规则 进化的视角 人们在知识中的位置 结论第8章 弱情境化的知识 粒子物理学 国家研发计划第9章 强情境化的知识 中央动脉/隧道项目 医学研究和患者运动第10章 中等幅度的情境化 从加利森的“交易区”到交易空间 模式-2对象 一个新情境的出现:高温超导的案例 探索隐含情境第11章 从可靠的知识到对社会稳健的知识第12章 认识论的内核 新奇事物引发的矛盾心态 认知权威的衰落 知识的形象和知识的实体 结论第13章 科学走进广场 再访广场 机构在广场中的地位第14章 社会化分布的专门知识 专门知识、决策和现代性 作为理性决策者的个体数量增加 晚期现代性及其不满 专门知识的叙述 未来的专门知识第15章 科学的新愿景 “反思”科学的制度方面 反思科学的规范方面第16章 反思科学不是科学的反思 反思科学的框架 关于广场的论点参考文献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一立场仍然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其组成更具异质性、价值更富争议,方法更加多样化,并且边界也更加模糊,当然,它与文化、经济、社群等其他领域,也仍然存在区别。换言之,这种关系主要是从一个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来看的。事实上,可以把对科学(在拉图尔文章中的“研究”)的这一较为“开放”的描述,解读为是对社会的科学化这一传统解释的重新表述。科学的成功使得这个世界更加复杂,科学家必须要与这一复杂化的后果进行较量。但是,科学仍然占据着主宰地位。基于社会的角度对这一变化了的关系的审视则不多见。在这一视角中,社会转型主要是由科学与技术变革所塑造。换言之,科学的社会化取决于社会的科学化。、目前之所以存在范围已经扩展了的科学共同体,并存在着更紧迫的社会一科学争议,是因为科学已经全面渗透进社会之中,尽管人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文化,即独立的、还原的、自我指涉的文化,已经大异其貌,用拉图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更加平民化、多元化与开放的研究文化。“社会的”已经被吸收进入“科学的”。因此,顺理成章的、社会转型的其他那些起初看来受科学技术的变化影响不大的方面,尽管它们后来帮助形成了拉图尔的研究文化,也被固有的观点看作是不那么重要的了。因此,在我们对现代性的定义中,情感和审美领域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分析变化中的科学一社会关系时,这些变化却很少得到重视——也许,除了有可能被当作非理性的刺激性闯入而被打发掉。


编辑推荐

《反思科学:不确定性时代的知识与公众》:“决策科学化译丛”是中国第一套系统研究科学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的译丛。本译丛收入了当前国际科学咨询领域的10部名著,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对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咨询的演进过程及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助于科研院所、科学团体以及专门决策咨询机构有效参与政府决策咨询过程,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和科学咨询事业的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反思科学 PDF格式下载



本书的翻译以及该书所属丛书的翻译出版,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决策咨询的发展。但是,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中国的“砖家”现象,从而剖析知识在一个转型国家中的积极性作用和误导性作用。我们期待中国学者就此写出具有新知识的书,不仅要出中文版,也要争取让洋人出英文本。


在书店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感觉不错。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李九斤等专家在药家鑫案件中的表现。发现专家真的是太傲慢了。我以前也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学术的东西,自己领域的东西,不容普通老百姓插手的。后来发现,实践中很成问题。抱着这个教条,就是自绝于人民。说句粗话:P民难道不是你们砖家的研究对象吗?李九斤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研究加上它的结论很难说服人民,完全忽视了社会因素(在实证主义思潮影响下,现在的专家几乎不考虑这个因素,这就像物理试验中把真空实验的结果当作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况)。
当然,此书内容可能和我刚唠叨的距离十万八千里,但本书命题还是不错的。期待……


这本书是回应吉本斯等人的1994年新知识生产模式2提出后所受到的批评,是知识生产方面的又一力作,相关的研究者可以一看。


总科技政策的研究角度来说,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帮朋友买的 质量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很好


非常有深度的书


买吧,搞专业的人士!


观点很有意思 很有见地 我们应该学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