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

玛丽雅娜·勒代雷 对外翻译
出版时间:

2001-1  

出版社:

对外翻译  

作者:

玛丽雅娜·勒代雷  

页数:

202  

译者:

刘和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部著作研究的内容不包括古典作品,因为古典作品与今天的时间距离加大了语言的份量,而语言的不断演变,这使我们不易启用语言外知识。 在书中主要从译者的翻译过程出发研究翻译,因此,只能割舍与翻译相关的诸多其他重要内容。本书未对文章的体裁做特殊论述,因为无论是诗歌,还是专业性极强的科技翻译,释意原则是不变的。本文也排除由于语言水平不理想出现的翻译错误:纠正语言错误不等于阐述翻译理论。

作者简介

玛丽雅娜·勒代雷,巴黎新索邦大学教授,曾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巴黎第十二大学外语应用系主任,并长期从事国际会议翻译。著作有《同志传译——经验与理论》、《释译翻译》、《口译推理教学法》及多篇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刘和平,北京语言学院法

书籍目录

鸣谢中文版序前言上编翻译理论阐述 第一章 释意翻译 第二章 意义对等与词语对应 第三章 言语与翻译下编翻译实践 第一章 翻译实践问题 第二章 翻译与语言教学 第三章 外语翻译 第四章 人类翻译展望与机译 后记 附录 术语概念提示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这一次的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离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前进。在人类高奏和平发展的大乐章里,翻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进军里,翻译必然是一支活跃的先头部队。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锐的领域之一。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决定了这次翻译高潮最突出的特点。较之前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次的翻译高潮信息量更庞大,涵盖面更广泛,题材体裁更丰富多样,操作方式更灵活便捷,技术装备更先进,从业人员更众多,受益者更普遍,理论研究更活跃,人才培训更具规模。从经济学观点看,翻译作为信息产业之一支,现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如果说前三次翻译高潮,都是从外文译入中文为主,那么这一次翻译高潮则正在改变中国在翻译上的“入超”地位,介绍中国和了解中国的迫切需要,对中译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欣喜地看到,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迫切需要、大有用处的知识技能,翻译学作为一门内涵深广的人文学科,在最近二十年的新时期有了长足发展,学翻译、教翻译、研究翻译、评论翻译和从事翻译职业的实践,已经成为与对外开放同步前行的社会文化热点之一,持续升温。翻译教学和译学理论研究,其规模之大、阵容之强、水平之高、成果之丰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引起国际翻译学术界的瞩目。中国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在国际权威译学刊物上频频出现,正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我们的成就。翻译教学已经从语法为纲的语法复制型翻译模式中解放出来,已经分清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个本不应混淆却曾长期混淆的基本概念;大学翻译课不再是外语教学的手段,而是在双语知识基础上培养口笔翻译技能的高级课程。翻译理论研究继文艺学、语言学之后,又有了美学、语篇分析、社会符号学、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等从多角度研究翻译的方法或理论工具,为确立翻译学作为一门以翻译为研究对象的,开放的,跨学科的人文科学的地位奠定基础。有关翻译的知识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翻译及其理论研究不应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应享有独立的学科地位。翻译教学和理论研究领域这些可喜的变化,无疑对造就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提高我国数以十万计的翻译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 PDF格式下载



刘老师翻译的好书,总算卖到了!


理论书籍还不错还是有好处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