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媒与文学互动研究

路善全 路善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12出版)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路善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12出版)  

作者:

路善全  

页数:

273  

内容概要

  《中国传媒与文学互动研究》从中国新闻传播史、文学史的互动进程入手,力图从中国新闻传播史、文学史的“外部”研究着眼,通过多角度、全景式、全程式地系统展示20世纪的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联系,从一个侧面窥探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的生成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20世纪的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各自为政的研究局面,为今后传媒文学学或文学传媒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作者简介

路善全,男,现为武夷学院副教授。长期在高校任教,主要从事传媒与文学研究。已在《新闻战线》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文学的生产》、《20世纪中国文学风貌》等书,参编高校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第一节 传媒的变迁与文学的生长第二节 文学话语权的消解与传媒话语权的掌控第三节 传媒的全球化与文学的同质化第四节 传媒与文学价值取向的融合第五节 传媒与文学价值取向的流变第一章 第一传媒与文学第一节 第一传媒的变迁一 古代程式化报刊向近代报刊迈进二 现代报刊的兴起三 党报成为主流报刊传媒四 报纸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第二节 第一传媒时期文学传播风貌一 文学走进报刊的先声二 “副刊” 的定名与兴盛三 战争时期副刊文学功能的发挥四 新中国建立后副刊及其文学的生产第三节 第一传媒与文学的互动一 第一传媒对文学的影响二 文学对第一传媒的影响第二章 第二传媒与文学第一节 第二传媒的变迁一 我国广播传媒的出现和初步发展二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三 80年代后我国广播事业的兴盛第二节 第二传媒时期文学传播风貌一 广播文学的滥觞二 广播文学的初步发展三 广播文学的空前劫难四 广播文学的复苏与兴盛第三节 第二传媒与文学的互动一 第二传媒对文学的影响二 文学对第二传媒的影响第三章 第三传媒与文学第一节 第三传媒的变迁一 中国电视事业的兴起二 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三 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直播第二节 第三传媒时期文学传播风貌一 文学走进荧屏二 电视文学的转型与繁荣第三节 第三传媒与文学的互动一 第三传媒对文学的影响二 文学对第三传媒的影响第四章 第四传媒与文学第一节 第四传媒的变迁一 网络传媒的产生和发展二 网络传媒在中国的发展三 网络传媒的组成与功能第二节 第四传媒时期文学传播风貌一 传统文学作品的网络化与文学网站二 文学网站的商业化探索与原创网络文学第三节 第四传媒与文学的互动一 第四传媒对文学的影响二 文学对第四传媒的影响第五章 传媒与文学互动个案研究第一节 第一传媒时期的鲁迅及其作品一 报刊与鲁迅小说二 报刊与鲁迅的杂文三 与鲁迅及其作品有关的主要报刊第二节 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确论一 作品创作中的新闻观念二 传媒影响下的作品第三节 当下广播文学传播效果的强化一 广播文学的特质二 广播文学传播效果的强化第四节 电视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一 电视剧文学的兴起二 电视剧文学多样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三 新世纪初电视剧文学的发展势头第五节 传媒文学体系中的电影文学一 电影文学的诞生及电影观念的构建二 电影文学创作的四次高潮三 电影文学的凋敝与复苏四 探索片、娱乐片创作的活跃五 主旋律片与娱乐片时代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第一传媒与文学新闻媒介又称大众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媒介、媒体。在传媒生产的历史进程中,报纸被称为第一传媒,广播被称为第二传媒,电视被称为第三传媒,网络被称为第四传媒。第一节 第一传媒的变迁在我国,从第一传媒生产进程中的传媒形式和功能看,早期的报纸和刊物没有较为明显的界限,一些报纸本身就以刊物的形式出版,一些刊物本身承载的就是报纸的功能。从唐朝开元年间(713—741)至19世纪20年代,是我国古代报刊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有1100年的时间,其间出现过3种类型的古代报刊:朝廷官报、非法民间报(也叫小报)、合法民间报(京报)。官报则存在于自唐朝开元年间至清末所有的朝代;小报出现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直到明清;京报出现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


编辑推荐

《中国传媒与文学互动研究》从中国新闻传播史、文学史的互动进程入手,力图从中国新闻传播史、文学史的“外部”研究着眼,通过多角度、全景式、全程式地系统展示20世纪的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联系,从一个侧面窥探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的生成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20世纪的中国传媒与中国文学各自为政的研究局面,为今后传媒文学学或文学传媒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媒与文学互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