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休谟伦理思想研究

张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钦  

页数:

3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在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宗教、美学等广阔的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创见。伦理学是休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谟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一般认为,近代之前在伦理学领域占主流地位的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德性伦理学,近代之后以道义论和功利论为内容的规范伦理学替代了传统德性伦理学的主流地位。休谟生活在近代社会初期,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一时期的伦理学范式也面临着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体现为休谟伦理学中相互缠结的各种矛盾。从休谟的伦理思想中,我们既能发现传统伦理学的痕迹,又能窥见近代伦理学的端倪。他的伦理学探究为功利论和道义论伦理学提供了思想资料。并且,无论是就其发展渊源来说,还是就理学方法的变革来说,休谟伦理学都堪称20世纪西方元伦理学的先声。因此,研究休谟伦理学有其理论意义。正如休谟研究专家斯特德所说:“对于休谟问题的讨论,以及对于出现在本世纪哲学中的由它们派生出的那些问题的讨论,如果作一番透彻的指导性说明,那几乎也就是详尽无遗地表示出了本世纪的哲学。”  休谟伦理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把休谟伦理思想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在道德的根源上,表现为理性辅助下的情感论;在道德的基础上,表现为环境影响下的人性决定论;在道德评价的依据上,表现为温和动机论:在道德价值的标准上,表现为规则功利论。

作者简介

张钦,女,1967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3年、2005年先后获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西伦理思想史,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休谟伦理学的时代背景、思想先驱和认识论前提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思想先驱 第三节 认识论前提第二章 人性与道德基础 第一节 “道德”和“人性”的含义 第二节 人性的内容、原则和特征 第三节 人性之为道德的基础第三章 情感与道德区别 第一节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第二节 道德区别的来源 第三节 情感与人生幸福 第四节 “是一应该”问题第四章 德性与道德评价 第一节 德性的表征 第二节 德性的标准 第三节 道德评价的依据第五章 德性的类型(一)——人为之德 第一节 首要的人为之德——正义 第二节 其他的人为之德 第三节 人为之德的特征第六章 德性的类型(二)——自然之德 第一节 自然之德的内容 第二节 自然之德的特征 第三节 自然之德与人为之德的区别及其意义第七章 休谟伦理学的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休谟伦理学的特征 第二节 休谟伦理学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休谟伦理学的影响结语附录 休谟伦理思想研究综述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休谟伦理学的时代背景、思想先驱和认识论前提  1711年旧历4月26日,大卫?休谟诞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1776年8月25日去世。休谟原名霍姆(Home),后来鉴于英格兰人把“Home”读为“Hume”而改为“休谟”。他的父亲约瑟夫?霍姆是一名律师,母亲凯瑟琳?福尔克纳是原苏格兰最高民事法院院长的女儿,一位加尔文教信徒。休谟两岁丧父母亲没有再嫁,尽心尽力地抚养和教育她的孩子们。  1723年,12岁的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就读,他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数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对牛顿学说和洛克哲学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1725年休谟因家庭缘故辍学,没能获得学位。辍学之后,休谟坚持自学,起初遵从家人的要求学习法律,后来依照个人兴趣转向研习哲学。1729年,休谟18岁时,他自述自己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凡是对那些哲学家和批评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哲学和批评学这两门学科中迄今毫无建树,有的只是无休止的争论,甚至在最主要的一些论著中也是如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休谟伦理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