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面向时间本身

罗松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罗松涛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于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思想家之一、现象学运动的开创者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而言,在其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总有一个问题,或者说“现象”,始终或隐或显地处于他的现象学研究视域之内,这就是时间。本书将以《胡塞尔全集) 第X卷

内容概要

本书紧紧围绕胡塞尔全集第十卷《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展开研究,并结合相应时期胡塞尔生前已发表著作和身后被整理出版的讲座手稿与研究手稿,从文本细读与分析入手,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象学的分析与释义。最终“还原”出一条胡塞尔时间思想的发生、发展脉络,并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批判性地考察其时间学说。

作者简介

罗松涛,1979年生,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张志伟教授攻读德国哲学,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一 时间之谜 二 关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 (一)“时间讲座” (二)“增补文稿” 第一章 初探时间——胡塞尔“前现象学时期”的时间思想 第一节 直观(Anschauang)与再现(Reprasentation)——胡塞尔时间分析的“源点”(QueUpunkt) 第二节 流动的意识与模糊的当下——试论w.詹姆斯的时间观及其对胡塞尔的影响第二章 描述时间(一)——胡塞尔“《逻辑研究》时期”的时间思想 第一节 我们只能想象过去?——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观的讨论与批评 第二节 延伸的现在与新鲜的回忆第三章 描述时间(二)——胡塞尔“1904/05年讲座时期”的时间思想 第一节 我们能否感知现在?——胡塞尔对迈农时间观的讨论与批评 第二节 “立义”时间 第三节 客观时间的“起源” 第四章 时间构造(一)——胡塞尔1906—1909年间的时间思想 第一节 “绝对意识”的引入 第二节 “原印象”与“再回忆” (一)“原印象” (二)“再回忆” 第五章 时间构造(二)——胡塞尔“《观念I》时期”的时间思想 第一节 胡塞尔的自我批评 第二节 胡塞尔的“匿名”困境第六章 中点而非终点——胡塞尔1917年前后的时间思想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精神风貌,在我看来,“面向实事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这一略微带有宣言色彩的短语应是最恰如其分的。胡塞尔本人对它的完整表述最先见于1911年发表的那篇著名文章《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胡塞尔《科学》,第69-70页)。质言之,它意味着“ 始终进行纯粹直观的把握,永不进行源自概念的构造”。只有这样“面向……本身”,才能够在意识领域获得“绝对自身被给予性”(absolute Selbstgegebenheit),亦即“明见性”( Evidenz),它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要求,也正是这种对“无前提性”( Voraussetzungslosigkeit)的要求,胡塞尔能够细致人微地考察种种内在于意识的“实事”,胡塞是那些一般不为人注意、“非课题性”(untematisch)地尔的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意识样式,本书所要研究的时间意识内时其中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胡塞尔的哲学观念是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观的一种“复兴”(“revival"),亦即将哲学视为一种与“自身知识”(“self-knowledge”)相关联的 “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ledge”)。因此,正如芬克(E.Fink)所言,“面向实事本身”绝不是单纯描述那些直接被发现、自在存在之物的所谓“实证主义”态度。不仅如此,“面向实事本身”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可以说为现象学研究创造了一种终极意义,这一思想精髓深深影响了胡塞尔之后的许多思想家。


编辑推荐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面向时间本身 PDF格式下载



内时间意识理论在西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自奥古斯丁开始直到康德以及柏格森、胡塞尔不绝如缕。胡塞尔的理论绝不是什么怪胎,而是相当具有代表性观点。您的看法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好像胡塞尔的观点离经叛道似的。


内容很翔实、具体,论述较为透彻,对胡塞尔的了解有帮助。


引文,背景,注释很全,文章层级合理,但是没啥新东西。基本上就是一篇知网论文吧。和大师酣畅淋漓之作还有些距离。


还是不错的,不过,近几年又有一些新材料涌现,希望再版时,作者能进行适当补充。


胡塞尔的“内时间”是西方哲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怪胎”,由此,西方哲学的关注点由外(存在)走向内(时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