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

高起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高起学  

页数:

2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种文艺思潮,一个理论观点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有其经济的、政治的、文学传统的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本书探讨道家哲学对中国古文论的影响,力图与外国文艺现象中有关之点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比较,定其优劣,也试图看看现在我国文艺领域内所出现的新现象,所取得的新成绩,与道家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有什么关系,探其源,究其实,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自己产生的土壤,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自己的名家,有各种形态的理论著作,有自己特殊的范畴、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一种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形成,总是与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宗教等分不开的。综观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能够形成体系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的有三家,即儒家、道家和释家。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重视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强调言志、载道,尚实用,重功利。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谈道论德,融宇宙人生为一体,在这些玄虚的论述中,触及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等一些重要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艺术的审美思维相契合,这就形成了重审美、重艺术的一派。释家是外来的思想文化,它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哲学,一种理论。它自从汉代传人中国,就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起来,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高起学,男,汉族,1927年生,原籍山西省万荣县,共产党员。1949年至1952年,在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上学,1952年底转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做研究生,师从黄药眠先生攻读文艺学。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陕西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是“全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
多年来,从事文艺理论、古代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讲授过《文学概论》、《文艺学专题讲座》、《马列文论》、《古代诗论》、《古代文论》等课程。在科研方面,先后在《文艺研究》、《人文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安晚报》、《陕西戏剧》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文艺的真实性与理想性》、《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李白杜甫诗歌主张异同漫议》、《皎然的诗味说》、《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与精神文明》、《悲剧形象应该多样化》、《毛泽东独树一帜的诗论》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有的文章被收入《美学文学论文集》、《马列文论研究》等书,《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几点理解》一文,获“198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曾与教研室其他同志一起编写了《文学理论常用术语简释》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传略见《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五卷上册,又见《中国教授名录》,海天出版社1988年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道家之道 一 “道”的概念 二 道家之“道” 三 “道”的产生及老庄对“道”认识上的异同 四 “道”对中国古文论的影响第二章 自然论 一 老庄的自然观 二 自然无为与文论 三 强调“真”、“朴”,反对矫饰第三章 虚静论 一 虚无与虚静 二 古代文学文论中的虚静说 三 虚静论的性质、特点和意义第四章 形神论 一 道家的形神观 二 魏晋玄佛家的形神观 三 道家的形神观与古文论第五章 言意论 一 道家的言不尽意论 二 魏晋玄佛家的言意观 三 “言不尽意”与古文论第六章 意象论 一 意象 二 庄子散文中的意象与人物性格的描写 三 直觉、体悟、灵感 四 规矩法度与自由地创造第七章 方法论 一 老庄的思辨与艺术辩证法 二 老庄对现实的批判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 三 老庄的理想与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第八章 风格论 一 道家哲学与艺术风格 二 以风骨品人与论文 三 风格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 道与“平淡”、“古朴”的风格第九章 意境论 一 老庄的“道”与意境 二 魏晋玄、佛的意境说 三 古文论中的意境论 四 意境的民族特色后记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道家之道  “道”是老庄哲学的核心,也是他们所有思想的基础,老庄的政治、道德、历史、美学、文学诸观念,都是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了解老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首先就要弄清楚老庄的“道”。  一 “道”的概念  “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谈论着“天道”、“人道”的问题,这里的“天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主宰着一切的有人格的“神”即上帝,一是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过程。前者是唯心主义的天道观,后者是唯物主义的天道观。唯心主义的天道观,被殷周奴隶主统治者作为神权统治的工具,如《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这里的“瞽史”是专门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这种社会变动反映在观念形态上,则是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迷信的“天道观”开始动摇,人们赋予“天道”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如周内史叔兴认为宋国境内落下陨星和“六鹚退飞”的异常现象,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并指出“吉凶由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 PDF格式下载



我发现豆瓣上没有人显示读过这本书,好吧
是学术的,也是生活的
重在内容
国内这个主题的研究不多


观点多已过时,倒是佩服作者的精神和毅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