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何祥林 等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何祥林 等编著  

页数:

270  

字数:

283000  

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直接导致大学生群体结构出现新的类型、产生更加细致深刻的分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进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正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群体理论,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有益探索。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类群体及其教育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更加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把握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一批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历时三年多所形成的研究成果。

内容概要

大学生群体教育研究,就是要以大学生群体及群体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群体形成和发展的纂本规律,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特征及功能等,同时也进一步总结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基本经验,对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探讨,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实效性…… 该互设主要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内容及方法、大学生群体的形成与功能、大学生班级群体、寝室群体、社团群体、新生儿群体、毕业生群体、女生群体、贫困生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党员干部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特长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和网络虚拟群体等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群傩教育研究帕内窖、意义及方法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教育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群体教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 大字生群体的形成、分类及功能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的形成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的分类及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群体的功能第三章 大学生群体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中外群体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群体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章 大学生班级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班级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班级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班级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五章 大学生寝室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寝室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寝室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寝室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六章 大学生社团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社团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社团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七章 大学新生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新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新生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八章 大学毕业生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毕业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九章 大学女生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女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女生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女生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十章 大学贫困生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贫困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贫困生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贫困生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教育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第十二章 大学生党员干部群体教育第十三章 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教育第十四章 大学有特长学生群体教育第十五章 大学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教育第十六章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教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同居一室的几位同学,也可以在寝室这样的小规模范围内,组织经验的交流、方法的研讨,互相取长补短,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励和促进。这既可摆脱传统的强迫式的“班会”模式,也让学生感觉到应真正从自身需要出发改善学习,从而使寝室真正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阵地。  二、大学生寝室群体教育的难点  (一)一元化管理与多样化需求矛盾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寝室的管理仍然是一元化的,基本由学校专门的部门或者学校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对学生寝室进行管理与服务。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其寝室分配就由学校统筹划分,学生在寝室里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基本也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然而随着后勤社会化对寝室建设的冲击,以及学生对于寝室生活需求的提升,学校的一元化管理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例如,学生希望学校能在寝室楼提供除教室与食堂外的公共学习、休闲的场所,能提供洗衣机房、开水房、电脑室等方面的便利。我国高校大部分都没有设置这些硬件设施,在管理理念上仍然不能完全从学生合理需求出发进行考虑,导致学生对于寝室条件诸多不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寝室群体教育的效果。  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就是要确立文化育人的思想意识。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物业管理公司都应该提高对寝室建设的认识,都要清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大学生,从“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点出发,树立育人意识。从学生公寓的选址、设计到兴建以及各种设施的配置,再到入住后的服务管理,要将寝室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加以研究和改进。  其次,加强学生寝室楼的文化建设。如要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即学生寝室要有合理的规划。小区内的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在学习、生活、休闲等功能上有合理的划分,配套完善的文体设施、休闲场所和学习场所,例如电脑室、乒乓球室、聊天室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PDF格式下载



当当书全,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