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宗教的科学研究(套装上下册)

J.M.英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J.M.英格  

页数:

852  

Tag标签:

无  

前言

宗教反映出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人性”、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有着密切关联,展示出人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复杂,并对世界大多数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大影响。因此,人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中,必须高度重视人的这种宗教“灵性”,意识到其精神领域中的信仰特征。宗教的历程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其经历的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和世界宗教各种形态都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复杂交织,其宗教的基本构建亦与人类社会结构有着种种吻合或重叠。宗教的存在迄今仍对世界上大多数人产生着广远而深入的影响。据统计,当前全世界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已达50余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5%,其中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近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穆斯林人数约13亿,为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此外,印度教有8亿多人、佛教3亿多人,新兴宗教1亿多人,其他各种民族宗教、本土宗教亦教派林立、信徒众多。宗教的存在与发展也会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社会的走向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世界宗教问题,弄清其古今发展及存在态势。从对宗教的理解而言,宗教指人对“神圣”或“神圣者”的信仰,反映出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神人”或“天人”关系。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宗教”观念是由“宗”、“教”二字合并而成。

内容概要

宗教与人类社会及世界文明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而是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自我、弄清其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不认识世界宗教,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历史,更谈不上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之脉络神髓及其内在规律的掌握。而且,宗教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与人类学术领域的许多学科发展亦紧密相连,有着种种交织与重合。所以,我们观察、研究宗教学的学科发展对于促进跨学科研究、扩大学术视域、形成相关研究的交融互渗和综合优势、繁荣我们的社会科学同样有其独特意义。 世界宗教的发展历史悠久、思想深邃,有着丰富的著述传世,这些宗教文献已成为重要的人类精神遗产。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对世界宗教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和哲学意义上所展开的研究,留下了珍贵史料。但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之学科研究却起源于西方,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宗教学者有着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而在当今世界宗教研究领域亦不断推陈出新。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学也在中国学术界得到系统发展,中国学者开始对世界宗教展开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这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翻译出版世界宗教中的重要著作和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相关名著,由此以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并能从“翻译”求“会通”,最终获得“超胜”的结果。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基本建设,进行资料翻译、展开基础研究乃非常重要。我们在宗教学上要想“超胜”则必须积累各种学术资料、研习以往的学术成果,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翻译、研究世界宗教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世界文明体系、了解各种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翻译和研究既能使我们具有“海纳百川”的学术胸襟,又能帮助我们推陈出新、达到会通和超胜。基于这一意义,我们组织了“世界宗教研究译丛”,旨在不断翻译出版这一领域的经典名著、研究成果,以能形成当今中国学界中西合璧、沟通并跨越东西方的宗教学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繁荣中国学术、促进世界和谐。为了这个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J.M.英格(John Milton Yinger,1916-),1942年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欧柏林学院社会学荣誉教授。曾于1976-1977年间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英格著述广泛,涵括了宗教、种族和种族关系、教育、社会理论、反主流文化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其著述被译为法文、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其主要代表作有:《权力斗争中的宗教》(1946),《从社会学看宗教》(1963),《关于宗教场域理论》(1965),《宗教的科学研究》(1970)等。

书籍目录

上册 第1章 论宗教的定义  定义的问题  功能的定义  宗教行为的范畴  宗教研究的理论范畴 第2章 宗教行为的测定  宗教测定的方法论问题  有关宗教的跨文化测定 第3章 宗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宗教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分类  关于宗教与道德的社会学观点  宗教与道德关系的两种说明 第4章 宗教、科学与巫术  宗教与科学  科学是否排斥宗教信仰?  宗教对科学的影响  宗教和教育  宗教和巫术  巫术和科学  巫术的功能  现代社会的巫术信仰  关于宗教与科学、道德、巫术关系的概述 第5章 宗教场域论  宗教起源的理论  解释宗教起源的两种理论  从研究起源到研究起因  功能分析的性质  功能的论述在何意义上是因果的论述?  关于功能主义的参考文献 第6章 社会功能与社会冲突的模式:一个场域的  整体性观点  功能主义方法的难题  宗教在什么程度上是社会整合的因素?  社会强制(高压)理论  冲突社会学  宗教场域观点概要  附言 第7章 宗教与性格  作为宗教源泉之一的个体倾向和需要  宗教对死亡的解释  宗教对于挫折和痛苦的回答  宗教倾向和需要的变化 第8章 宗教与性格(续)  宗教对需要的各种解释  罪恶问题  通向拯救的宗教道路  宗教体验种种  影响宗教体验的变项  宗教体验的场域之源泉  参考书目 …… 第9章 宗教与个人需要:当代通达拯救之路 第10章 宗教与个人需要:与世俗运动的互动 第11章 宗教、文化与社会 第12章 宗教分化与社会分化 第13章 宗教组织的类型下册

章节摘录

插图:只是在这种畏惧和净化的情境里,奥林匹斯的诸多神祗,才逐渐变得重要了。希腊宗教中的那种大有压倒之势的可怕性质,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在这场“变革”中(或许还是荷马领导的),大量的同食物供给以及人类繁殖联系在一起的仪式,销声匿迹了。很多对死者的崇拜活动也都荡然无存了;而精灵与诸神掺杂在一起的模式,逐渐混合成一群全民族所信奉的神祗。至少,在那些生活在文化交往枢纽点上的人们思想里,可以看到这种趋向。大多数人,由于远离都市和商业的发展,使他们在这个方向上的前进变化,显得黯然失色。而在最后的分析里,“荷马变革”失败了。在默里看来,大多数人的相互隔绝,古代传统的惯性力量,无力把个人和人类的品性,从万神殿的众神那里加以改变,此外,和希腊城邦瓦解相伴随的混乱,这些都是造成“活力丧失”的一些因素和力量。哲学家们对文化交往和城邦瓦解所做出的反应,是着手建立一种才华横溢的智识体系,他们认为这种处境与其说是个人方面的悲剧,还不如说是社会的土崩瓦解。与此相应,他们不是走向宗教,而是不由自主地踏上寻求伦理主张的道路。举例来说,柏拉图时代的混乱和瓦解状态,使得柏拉图心灰意冷。他认为,存在着一些超验的和普遍的正义规范,这些规范可以通过哲学家的研究揭示出来。而一旦如此,一种理性的,有秩序的社会,就会把生活里的混乱清除干净。在柏拉图看来,实现这种秩序的手段,就是割断外界文化的破坏性影响,杜绝商业和财富,形成小国寡民的状态,摆脱“辛酸与腐败的海洋”。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的怀旧情绪要淡薄得多。他认为,由因果关系和美德所引导的生活,将会达到幸福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能够洞察混乱的哲学家,能够使灾难烟消云散。当时的哲学家们经常强调自己对因果关系的信念,然而这却是一种消极的信念:因果关系固然能够帮助人们调整世界,但却没有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


编辑推荐

《宗教的科学研究(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宗教的科学研究(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导师看到本书,甚是喜欢,邀我购买,我想,作为教授的话,品味应该还不错~~~希望研究宗教、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人们应该会喜欢。


书不错,价格稍贵,不过用的着,就值了


从宗教的定义到宗教与其他领域的比较分析,比较清晰明了。


是新书,不是盗版,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