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原论

舒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舒建军  

页数:

253  

内容概要

  《社会原论:历史与社会研究》时跨1999~2008年,多为浅薄地思想、艰难的写作。在学术与思想两分的知识积累潮流之外,尝试在贯通中西、融会古今的视域里观察自身和社会。《社会原论:历史与社会研究》文字分“思与言”、“研究与评论”、“理论与方法”、“社会与人”,直指我们身处的社会和它的历史定位,或直笔或回环,或学理或辞章,代序以“我史”与大历史书写的感召开头,中经家国社会的现代和历史展开,最后落笔于“社会原论”代表人物和人群的内心。

作者简介

  舒建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研究、社会变迁。近十年发表相关论文为《中国农业发展存有结构性阻滞》、《凤凰涅槃:多重误植的背景》、《待清偿与清偿过的权利》、《公共权利与当代中国社会》、《清开“三农”壅塞的言路》、《近代早期的发展模式:英国的公田与公共权利》,《远流》、《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到近代早期农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犁、剑、书:乡土中国的历史意蕴与现实图景》、《物质与人情:盐、鳕鱼与巴斯克人》、《物权法与社会有机团结》;编著为《(历史研究)五十年总目》(合编);译著为《经济政策制定:联邦模式的利与弊》、《工业化过程中技术学习的动力》、《中国的政府、腐败与犯罪》、《贫困、微型信贷、圣雄甘地:对捐赠者的教益》、《世界贸易组织、环境和生态批评》、《波兰地方权力的新社会伙伴》等。

书籍目录

代序 历史的身外第一编 思与言犁、剑、书:乡土中国的历史意蕴与现实图景一 从资源到权利:改革、物权与新社会文化的粗成二 自有资源利用模式及其扩展的世界史三 乡土中国的历史意蕴与现实图景四 乡土中国更宽广的世界清开“三农”壅塞的言路一 社会一体化理解的难题二 乡村硬叙事:一张白纸与层累的漫画三 农业是一种生业:综合叙事的可能性四 直接叙述乡村:田野、日常生活和客观历史五 斯人在彼处生活物权法与社会有机团结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20世纪末的留言一 现有的农地制度与适度规模经营二 粮食收购制度与农产品的商品化三 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及其影响待清偿与清偿过的权利公共权利与当代中国社会第二编 研究与评论历史的宽容——社会历史研究的方向一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二 公共领域: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和马克斯·韦伯的祛魅三 转型期研究的新气象——流民社会与福利国家四 “西方病”: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五 一币之两面:希特勒、罗斯福与“凯恩斯主义”六 内含历史的生态背景的养成近代早期的发展模式:英国的公田与公共权利一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模式的不足二 开放与集体使用的农田状态:公田三 共有的习惯:公共权利四 在地生活:公田耕作与公共权利行使的状况五 多样化“资料”的获得与丧失附录一:译词与解释附录二:度量衡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到近代早期农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一 是否有一个规范的经济叙事?二 从经济产权、法律权利到习俗权利三 从“起源”研究到近代早期农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历史与社会的缠绕:近代早期历史的功效与折扣引言 图书馆里的风景一 近代早期经济发展与近代知识建构二 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成立远流一 共同的市场经济优势二 非市场经济优势?三 汪洋之中一条船——马尔萨斯危机与新大陆四 远流与近事第三编 理论与方法社会研究认识论:经典研究导读从调查误差的来源及其有效规避来看总体研究设计——福勒《调查研究方法》简评第四编 社会与人凤凰涅槊:多重误植的背景“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论坛弁言一 乡土中国、文化自觉的前世今生二 文化自觉先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省与多样现代性的呈现三 全球化的冲动与乡土中国的复归“中国农村研究的杜润生传统”之开场白物质与人情一 农耕社会的物质:水土与杂草二 渔猎社会、商业社会的物质:盐、鳕鱼与巴斯克人后记

章节摘录

  三 乡土中国的历史意蕴与现实图景  江山千古秀  日月一时新  北京前门大街拆迁工地围墙断口有许多对联,用油漆书写在石材上。其他的对联时兴、喜庆氛围较浓,而“江山千古秀,日月一时新”这副对联却颇有深意。乍看上去,即刻就会出现的推土机与断壁残垣与“江山千古秀”明显有视觉反差,但“日月一时新”似乎也给了拆迁必要的审美支持?“拆北京”确实是乡土中国之一部分的真切反映。①那个用白石灰水书写的“拆”在中国的符号意义太复杂了。与其说拆掉了砖头水泥,不如说拆出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盘根错节的社会历史、财产关系和人际关系。拆后的重建又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权力和经济关系。那些房子的住户有些是主人,有些是客人,闭合院落分割的空间将他们全部变成了住户。在快半个世纪的历史里,人们刚刚养成了一个屋檐下共处的策略和心态,忽然这些全都被拆没了,都要为拆迁补偿的金钱而战。有人甚至拿出了民国时期的地契。财产上溯及既往的权利、住了几十年房子的权利,住了几十年的生活,拆迁时政府公务车、警车、救护车、大铲车、铁锤等一起出动的撼力以及大大小小的暴力全都纠结在城市拆迁工程中。房子拆完、补偿金分完后,新的建筑又换了主人,有些人可能还会回来,但物是人非。每个人都有自家的公寓。新的财产关系开始了。公寓是中国城市居民新财产关系的主要载体,但“公”寓也直接提示人们目前这种财产权利状态的局促。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城市里就有公寓楼,但因为都是政府分配居住的,所以并没有发育出不动产的概念。此后,由于商品房的出现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将分配居住的房子卖给个人后,不动产观念自动生成,随之而来的产权要求使一系列的城市建设与土地使用政策捉襟见肘。政府已经习惯了对土地在内资源的行政调配与市场管制,尤其是在土地国有的城市里。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原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