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析微

徐奉臻 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徐奉臻 等著  

内容概要

由于历史一向偏爱统治者和胜利者,留存的史料必然带有某种选择性、主观性和相对性,从而呈现出不完整性和不真实性,而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也常常给历史蒙上层层迷雾,遮挡学者的视线,影响人们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史学功能的发挥,以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为前提。假如随意忽视,甚至损伤过去,假如在与政治的调情中将史学作为斗争的手段,势必导致知识依附于权力,使史学成为政治的附庸,史学的功能也会随之人为化与工具化,史学主体自然难逃思想奴化和人格丧失这一命运怪圈。于是,“假历史”遮蔽“真历史”,“片面历史”取代“全面历史”。而要克服解释历史的主观性与片面性,使史学走上打假的健全之路,则既有赖于史学主体智识水平及操作技术的提高,更有赖于政治文明的长足发展和史学工作者独立人格的形成。

书籍目录

序言 1.“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历史功能的破的之见。 2.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期、体例与结构的思考。 3.契机、框架和原则:关于本书的三个问题。上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下面话中包含怎样的“盛世”与“衰世”的悖论:“17世纪下半叶 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 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 2.如何理解“1500年以前,是世界冲击欧洲;1500年以后,是欧洲冲击世界”之命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拥有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何会败在列强麾下?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 “现代化”与“前现代化”之博弈? 2.以史实和经典原典诠释命题: “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3.龚自珍发出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说明什么?以诗还原历史。 4.“三国干涉还辽”何以体现“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不变的 利益”的均势外交基本原则? 5.历史学家蒋廷黻为什么说“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约》是李鸿章 终身之大错”? 6.蒋廷黻说义和团运动属“拳匪运动”,“是反对现代化的”,而孙中 山则强调义和团的血战让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 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两段话彼此矛盾吗? 7.“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 的林则徐”,请结合史实分析之。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析微 PDF格式下载



把近现代史的重点问题归纳 总结 对学习挺有帮助的


还没有看,但从目录上看值得一看


适合仔细研究


同事说书不错,适合进一步研究


深受启发,物流也很快,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