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归与超越

朱小琳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朱小琳  

页数:

2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回归与超越: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喻指性研究》以非裔美国文艺评论家小亨利·路易·盖茨的喻指理论,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作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喻指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通过梳理喻指理论在语言、意象和文本喻指上对非裔美国文学的闸释,分析莫里森在长达40余年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在文小特征与历史传承上的喻指性,并通过比较研究其里森的小说与四方文学经典圣经、英美白人女性文学以及非裔美国文学的继承与改写关系,界定莫里森在美国文学史上的身份与地位。莫里森对喻指的拓展反映了她在回归族裔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以博大的兼收并蓄超越了种族关怀,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向上的力量,成为现当代非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朱小琳,女,1973年5月出生,浙江省嘉兴市人。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同年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主任,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美国文学史”、“现当代美国文学”、“美国女性文学”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等课题,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和其他学术刊物发表关于美国文学研究、教学的论文二十余篇,三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朝阳区“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目前主要致力于非裔美国文学与美国女性文学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喻指理论第一节 喻指理论的定义及其理论溯源第二节 喻指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喻指理论的实践意义小结第二章 莫里森小说中语言的喻指第一节 口语化的表述:对喻指的承载第二节 喻指《圣经》原文:对白人文化的吸收和改写第三节 喻指语言的功能:对文化政治权利的委婉诉求小结第三章 莫里森小说中意象的喻指第一节 民间故事喻指意象第二节 对命名的喻指:身份的重建与敏感的希望第三节 对暴力禁忌的喻指:愤怒与启示性第四节 疯狂女性喻指意象小结第四章 “自我之歌”:改写性喻指《看不见的人》第一节 《看不见的人》提出的身份困境第二节 文本喻指的互文呼应第三节 改写性喻指:突破身份困境的希望小结第五章 女性的觉醒:继承性喻指《他们眼望上苍》第一节 《他们眼望上苍》与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意识第二节 文本喻指的互文呼应第三节 继承性喻指:女性成长主题的深化小结第六章 回顾与内省:改写性喻指《出埃及记》第一节 《乐园》的伊甸园之梦第二节 文本喻指的互文呼应第三节 改写性喻指:从男性中心叙事到女性主义叙事小结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吉尔伯特和格巴从疯女人伯莎被铁链禁锢在罗切斯特庄园的阁楼上的意象出发,揭示了在父权制文化传统中,男性是制度性的权威,女性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女性不能有,也不允许有她们的自我意识——她们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男性制度化的权威使女性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女作家在社会性别压抑之下与创作诉求的压抑造成了女性作家的焦虑,使她们最终把自己反叛性的冲动投射于作品中疯狂或被禁锢的女性形象:处于道德与社会边缘的疯女人蕴涵着父系社会所无法控制的力量,暗示着女性与生俱来的创造欲与创造力。  虽然吉尔伯特与格巴的研究结论来源于对19世纪白人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的考察,但是在21世纪的当代,女性仍然在为自我处境的进一步改善不懈争取的时候,女性作家对“疯女人”的表现与诠释仍然引人注目。“疯女人”的主题意象已经由中产白人女性拓展到种族、社会阶层范围更为广阔的范畴,托妮·莫里森把这个主题意象与非裔美国女性被压抑的形象与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渴望为自我身份奋斗的呼吁喻指性地相结合,从而创造了黑皮肤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为“疯女人”的经典增加了新的内容。  但是作为一名少数族裔作家,托妮·莫里森更深切的感受到种族政策下女性的压力。这不仅包括由性别弱势带来的被动无力与挫折感,而且包括有形与无形的种族歧视带来的身心创伤。她的小说作品从社会的各个阶层塑造了诸多性格迥异、但生命力都十分旺盛的非裔美国女性形象,其中又属“疯女人”形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事实上莫里森超过一半的小说作品都使用了这个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归与超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