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代文选学研究

郭宝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郭宝军  

页数:

56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文选》学史上,宋代是不被重视的一个时代,根本因素在于传统《文选》学的视阈所限。为此,郭宝军编写的《宋代文选学研究》构建了“大文选学”的体系,从而为宋代《文选》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合体的框架,并以之对宋代《文选》学诸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从宋代《文选》编纂、刊刻、传播、评论研究、续书的流程中重新审视了宋代《文选》学的诸方面,从而证明了《文选》学平庸时代的不平庸。《宋代文选学研究》注重文献,考证版本,校勘不厌其烦,从纷繁复杂的宋代笔记等著作中勾稽相关材料,分类排比评价,均扎实可信。同时,不排斥理论,借用诠释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框架,准确分析了宋代《文选》学的相关问题。文献与理论相得益彰,为《文选》学史的考察提供了一种借鉴。

作者简介

  郭宝军,男,1970年1月生于山东沂源,汉族。1990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在中学任教10年。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教书。2006年考入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200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前文学、文献研究,尤致力于《文选》学。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古委会项目各一项。曾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期刊发表《文选》研究的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说不难就不难,难也不难导言 文选学的界域与本书的写法一 传统文选学的界域中心明确而边界模糊二 现代文选学的产生、发展与明确文选学界域的努力三 “大文选学”视阈下本书的写法第一章 隋唐文选学概述第一节 文选学的成立一 《文选》作为先唐文章总集经典权威地位的确立二 隋唐文选学的成立第二节 《文选》在唐代的流播一 《文选》在唐代的流播方式二 《文选》在唐代流播的广度三 《文选》在唐代流播的厚度第三节 唐代《文选》注释成就平议一 《文选》在唐代诠释成为必然二 唐代《文选》诠释成就平议第二章 宋代对《文选》及其注释的编纂第一节 从抄本到刻本的清整一 从抄本到刻本的李善注二 从抄本到刻本的五臣注第二节《文选》合注本的编纂一 秀州本《文选》的编纂二 六家本内部的编纂:从秀州本到明州本三 从六家本到六臣本第三节 《文选》单注本的编纂与重新出现一 五臣单注本二 李善单注本第三章 宋代《文选》的刊刻一 五代毋昭裔刻本二 大中祥符七年国子监刻李善单注本三 天圣四年平昌孟氏刊《五臣注文选》四 天圣七年国子监刊李善注本六十卷五 元祜九年秀州州学刊六家本《文选》六十卷六 建炎元年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锺家刊五臣注三十卷七 建炎四年前后明州州学初刊六家本《文选》六十卷绍兴二十八年重修八 绍兴三十年赣州州学刊六臣本《文选》六十卷九 绍兴三十一年建阳陈八郎刻五臣注《文选》三十卷十 淳熙八年尤袤刊李善单注本六十卷绍熙三年季衡修补十一 淳熙八年至十六年广都裴氏刊六家本《文选》六十卷十二 廖莹中建宁刊六臣本《文选》六十卷附录 历代目录、题跋文献中著录的宋版《文选》一 宋代目录著作对《文选》的著录二 宋代以后的目录题跋文献对宋代《文选》的著录三 书目题跋著录的国外所藏宋版《文选》第四章 宋代《文选》的传播第一节 宋代《文选》传播发生的文化语境一 9世纪至11世纪文武官员权力的转移二 科举利禄之导向与社会读书价值取向之定型三 作为文化传播技术支持的雕版印刷之兴盛第二节 宋代《文选》的传播地域及态势一 《文选》传播地域举隅二 传播区域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态势第三节 两宋《文选》的传播沉浮一 “文选烂,秀才半”的背后:科举视野下的《文选》传播二 宋代《文选》传播过程中对不同注本的选择第五章 宋代的《文选》研究(上):研究专书第一节 李善与五臣同异一 《李善与五臣同异》著者考二 《李善与五臣同异》的撰写时间、依据版本考三 《李善与五臣同异》的体例四 《李善与五臣同异》的文献价值第二节 选诗句图一 句图批评的源流二 《选诗句图》的体例三 《选诗句图》的内容及其来源四 《选诗句图》疑误录五 《选诗句图》的批评方法第六章 宋代的《文选》研究(下):以笔记类著作为中心的考察第一节 宋代对萧统编纂《文选》的评议一 苏轼、洪兴祖等对萧统《文选》编纂的评判二 张戒诸人对《文选》编纂的认识三 宋代对萧统编纂《文选》不收《兰亭集序》的讨论四 宋代对《萧统文选》编纂的其他观点第二节 宋代对《文选》李善、五臣二家之注优劣的评议第三节 宋代对二家之注的认同、质疑与补正一 注释引文出处方面二 关于《文选》注释的具体内容方面第四节 宋代对《文选》本文的研究一 对《文选》本文的考证二 宋代对《文选》所收具体篇目的评价第五节 宋代笔记等著作对《文选》研究的其他方面一 对《文选》文体的研究二 作为资料渊薮的《文选》第七章 宋代对《文选》的改编与续书第一节 宋本《三谢诗》:截取《文选》独立成书一 《三谢诗》的编纂二 《三谢诗》的刊刻三 《三谢诗》的价值第二节 《文选类林》与《文选双字类要》:依托《文选》摘录编纂一 《文选双字类要》二 《文选类林》第三节 《文苑英华》:上继《文选》,启下续编一 《文苑英华》的编纂与修订二 《文苑英华》收文的时间上限第四节 《唐文粹》:仿照《文选》编纂总集一 《唐文粹》编选的文献来源二 《文粹》与《文选》之简略比较结语 文选学“平庸时代”的不平庸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虽因时代所限,偶有疏误,如定合并本为南宋外,其言非常精准。然而,其以一种共时性的方式列举,若不详读其下文,则会忽略文选学内涵的历时性变化。依据我们上面的简单列举,传统文选学的内涵是在历时性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的,也可以说,其外延在不断扩展,恰似一个中心为《文选》的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由此,就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传统文选学的研究中心非常明确而边界却日益模糊。研究中心明确即文选学是研究《文选》及相关问题的学问,以《文选》为研究对象,非常明确;边界模糊即以《文选》为中心研究的相关问题在不断增加,研究界域在不断扩展,由此亦给人留下边界模糊的印象。这种现象直到骆氏的《文选学》问世,传统文选学的界域才算明确起来,而骆氏著作的问世,则已经是新时期的事情了。  二现代文选学的产生、发展与明确文选学界域的努力  进入20世纪以后,如同其他学科经历的现代转型,文选学在新的学术背景与文艺理论指导之下的研究亦发生了标志性的变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论文具有鲜明的学术对话意味,在学术方法、学术视野、观点展开和文献考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体现出了学术新锐的别样风采。本文精心提出“大《文选》学”的说法,不仅解决了宋代《文选》学的写法问题,也对《文选》学本身的涵盖与容量,提供了一种合体的概括。作者在广博深远的学术背景中透视宋代《文选》学,笔法细密,思维清新,揭示宋代《文选》学“平庸时代”的“不平庸”,在内容、章法、思维、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新人耳目的展示,实可称为近年来《文选》史清理工作的一个新进展,允称一部成绩突出的优秀博士论文。  ——陈尚君  本论文在“大文选学”的视野下,对宋代文选学作了立体的、相当全面的研究。以丰富的文献实例,肯定了宋代文选学的实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宋代文选学的模糊认识和不正确的观念。论文结构严谨,操作规范,行文畅达,分量厚重。论文中极多新见,对于全面研究中国文选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是一篇极为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程章灿  本文选取宋代作为一独立时期进行研究,应是《文选》学史的一部分,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比较深入地揭示了宋代《文选》学的实绩,并总结出其特征。作者对《文选》学史及本文相关领域比较熟悉,重要文献资料有全面了解,显示出作者独立工作的科研能力。本文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傅刚  作者在“大文选学”的观念下,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论述。既重版本,又重传播接受;在接受分析中,既重文化政策,又重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学术史上,既重专书文献,又重笔记资料;在文本方面,既重《文选》文本的研究,又重改编和续书。如此纵横架构,一个充实而合理的全方位体系呈现出来,表现了作者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展现出扎实的文献基础和解读能力,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孙克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代文选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