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仪式音乐与婚姻

祁慧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祁慧民  

页数:

214  

内容概要

  《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是对青海互助土族地区传统婚姻仪式及其音乐调查研究的一部专著。在长期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广泛而丰富地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书中以土族传统婚仪过程为基石,对婚仪中表现出的人文及音乐文化现象加以诠释。该书最具特色之处体现在它以土族传统婚仪过程为基线和观测点,对婚仪中表现出的人文及音乐文化现象,结合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所展开的诠释与思考,因此,《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堪称我国音乐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一部专著。

作者简介

祁慧民,200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以来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AsianFolkloreStudies、CHIME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英文专著(第二作者)一部。曾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学会杯”、山东省社会科学及“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省教育厅及文化厅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03年参与国家科技部大型项目。完成省文化厅及教育厅重点课题四项。2009年获“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省“十一五”音乐学重点学科“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环境第二节 民族溯源第一章 传统婚姻形式与仪式第一节 婚姻形式第二节 婚礼过程第二章 婚姻仪式的人类学分析第一节 仪式参与者第二节 马纳与象征第三节 仪式分析第三章 婚礼歌音乐分析第一节 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第二节 乐段结构形式及特征第三节 乐句结构形式及特征第四节 核心音调之音程结构特征第四章 婚姻仪式音乐解析第一节 概括性第二节 整合性第三节 涵盖性结语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聚集分布图附录二互助土族自治县讲土语人口分布附录三歌手简况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二,吐谷浑的子孙们征服了羌人,在青海建立了国家,以族长之名为国号,称吐谷浑国。唐朝吐谷浑亡国后受吐蕃人统治,而后来吐谷浑国的真实面目就是,被羌人同化的慕容部贵族和羌族部落酋长联合起来共同建立的国家,其国之民众百姓名为吐谷浑,实为羌人和羌化鲜卑人。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也曾说过:“少数慕容贵族与众多羌族酋长融合成为一个统治阶级,鲜卑人羌化了,因此,吐谷浑实际上是羌族的国家。”范先生也曾经考证过:“在羌族所有诸国中,吐蕃一向用刻木结绳法记事,苏吡大概也没有文字,吐谷浑有文字,与北魏相同可以借用汉文字,后由吐蕃王松赞干布发明了蕃文并成为通用的文字——蕃文或藏文。”土族没有文字,至今其文字还处于初创阶段。第三,西蕃与吐蕃不可画等号。所谓西蕃是指西部边区的少数民族,除吐蕃外,还包括鞑鞑、回鹘、党项、阴卜、蒙古等民族。诚然,在通常情况下部落首领和其成员的民族成分应该是一致的,但土司的祖先不一定是民族的祖先。如据《土族简志》记载,土族地区的第一个土司陈子明是元淮安右丞,于元至23年率众投朱元璋,朱元璋授其为随征指挥俭事,后来封为陈土司。公元1383年他从征阵亡后,其子陈义袭父原职,因军功调升西宁卫指挥使。从此,陈土司便落籍于土族地区。而土司的官职是世袭的,在明王朝的允许下可有子孙继承,无子无孙者可由妻子、女儿、女婿及外甥继承。第四,吐谷浑人“婚礼富家厚纳聘,贫者窃女去”,“父死妻庶母、兄死妻嫂”。土族婚俗中兄长死后亦有纳嫂为妻的,但绝没有父亡妻后母之事,而娶嫂为妻也绝非仅吐谷浑之婚俗,“贫者盗女去”似乎在北方游牧民族中也属通俗。


编辑推荐

《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仪式音乐与婚姻》是作者祁慧民在十余年前交出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改后完成的一本专著。全书集中讨论了生活在我国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人的传统婚俗及其仪式过程中的用乐。借助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互助土族传统婚仪及其音乐的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互助土族人信仰藏传佛教为主的现实,并不能掩盖历史上该民族曾拥有更为原始的马纳和象征性器物的崇拜,以及萨满教的事实,这一点在互助土族传统婚仪中清晰可见;婚礼人物角色中阈限与交融及罚与敬共存现象的保留,不仅揭示了土族婚仪所包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学内涵,也是古代抢婚习俗在现代生活中依然顽强存在的明显痕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仪式音乐与婚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