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

郭剑敏 郭剑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郭剑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

郭剑敏  

页数:

267  

内容概要

  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些小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的文本化呈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几代人有关革命历史的深刻记忆。《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历史与叙事的关系为切入点,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叙事活动,考察其生成的具体语境,研究这批作品叙述革命历史的动机所在,以及作家是在何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对历史的文本化组织的。

作者简介

郭剑敏,男,1970年10月生于内蒙古武川。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当代小说。

书籍目录

绪论历史、叙事与意义生成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第一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意义旨归第一节 建构历史认知的叙事旨归一 历史塑形中的意识形态功能二 宏大叙事下的认识理念第二节 打造“新人”的现代诉求一 文艺生产中的新民之路二 精神塑形中的英雄化走向第二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保障体系第一节 主体资格:红色叙事中话语权的分配一 创作者的身份特征与知识谱系二 题材的等级化与述史权利的资格化第二节 叙事基调:不可或缺的革命浪漫主义一 本质性真实的浪漫化达成二 革命叙事中的浪漫主义情怀第三节 指导思想:权力话语的叙事规约一 毛泽东思想的纲领化二 叙事活动中对权力话语的迎合三 批语话语的政治权力化倾向第三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文本生成方式第一节 “提纯”的路径与目标一 素材加工的指向性二 作品修改的策略性三 文本生产的集体性第二节 不断修正的叙事:《红岩》的“生成”一 罗广斌的最初叙述二 从《圣洁的血花》到《在烈火中永生》三 小说《红岩》的诞生四 差异性文本背后的反思第三节 提纯“后遗症”:《青春之歌》的修改一 从“青春之歌”到“虔诚赎罪”二 从《英华之歌》回看《青春之歌》第四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逻辑系统第一节 革命正义——组织意义的逻辑基点一 革命的词源学二 革命伦理的文本化渗透三 革命正义的叙事组织第二节 党的领导——驾驭结构的叙事轴心一 党性原则的叙事呈现二 政委形象的文本意义第五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传播策略与阐释机制第一节 以全民教育为目的的传播策略一 文本的发行与传播二 经典的改编及指向第二节 以教材为依托的接受指导一 文学史的编写原则二 红色经典的阐释模式三 审美转型中的意义比较第六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重读与重写第一节 后革命时代对文本的解码式阅读一 思想反刍中的意识形态批判二 再解读的策略及其解构意义第二节 红色叙事的再生产一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消解二 红色叙事资源的影视效应结语附录一 反英雄化与世俗化的叙事转型附录二 当代历史小说的多元叙事形态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1949-1966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文本考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