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鲁彦评传

周春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春英  

页数:

345  

字数:

319000  

内容概要

王鲁彦的创作成就当然不限于乡土小说,我在这里用较多篇幅述说这一点,主要是就其创作“特色”而言,同时也融合了作者周春英个人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对鲁彦其人其作的全面认识,自然还需要读周春英写的这部《王鲁彦评传》。这部评传用较为翔实的史料,缕述了王鲁彦不平凡的一生,重点述其文学道路和创作历程,对各类作品也有或详或略的评说。相信读过这部评传的读者,必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王鲁彦的创作成就当然不限于乡土小说,我在这里用较多篇幅述说这一点,主要是就其创作“特色”而言,同时也融合了作者周春英个人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对鲁彦其人其作的全面认识,自然还需要读周春英写的这部《王鲁彦评传》。这部评传用较为翔实的史料,缕述了王鲁彦不平凡的一生,重点述其文学道路和创作历程,对各类作品也有或详或略的评说。相信读过这部评传的读者,必定会有所收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童少年时代生活(1901-1917)
第一节 故乡镇海:历史悠久的文化土壤
第二节 小康人家:由行医到经商
第三节 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第四节 步入学校开启心智
第二章 走入社会和前期创作(1918-1926)
第一节 去上海做学徒
第二节 北上求学
第三节 初遇鲁迅和爱罗先珂
第四节 本时期的教学、婚姻与为人
第五节 这一时期的翻译
第六节 初期文学创作
第三章 辗转谋生中创作渐入佳境(1927-1932)
第一节 武汉、上海、南京三地谋生
第二节 第三次婚姻
第三节 在福建的教学和编辑生涯
第四节 本期译作探胜
第五节 中期创作管窥
第四章 艺术成熟与创作鼎盛期(1933-1936)
第一节 游子还乡与老父诀别
第二节 上海一年的著译生活
第三节 陕西两年的教书和创作生活
第四节 勤勉写作带来的创作鼎盛
第五节 散文寄托的乡情乡恋
第六节 与鲁迅的深厚师生情谊
第七节 1936——创作的巅峰年
第八节 痛诉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九节 抒写浙东农村的血雨腥风
第五章 抗战洪流中的坚强战士(1937-1944)
第一节 融入抗战洪流中
第二节 战时桂林的相关情况
第三节 在桂林的艰难文艺活动
第四节 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第五节 中年王鲁彦的为人及教学
第六节 后期的创作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镇海还是院士之乡,迄今为止已经出了26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同时也走出了像贺友直、华三川、陈逸飞这样的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书画艺术家。总之,镇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味浓,人杰地灵的地方,王鲁彦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王鲁彦的家乡大碶王隘村在甬江以南,1985年以前一直属于镇海县,1985年10月,镇海县并人宁波市,以甬江为界,划为两个区,江以北为镇海区,江以南叫滨海区。1987年2月,根据浙政发[1987]61号文件,滨海区更名为宁波市北仑区,大碘归属于北仑区。北仑区以其境内的深水良港——北仑港而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的。这里的地形为丘陵和平原交错,内中有两条山:一座是太白山,一座是灵峰山,是天台山的余脉。以灵峰山为界,以西是长山平原,与鄞东平原连成一片,以东是大碶——柴桥平原。北边是金塘港,西南两面为灵峰山和太白山山脚线。太白山在王鲁彦的小说《愤怒的乡村》里出现过,不过在小说里作者更名为太甲山。这里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物产丰富,沿海滩涂上有各种时鲜海货,山地上、田野里各种农作物都生长得很好,但是环太平洋的季风气候有时会造成洪涝或干旱灾害,人口过度密集导致人均占有土地的量很小,所以很多当地人外出经商、谋生。王鲁彦的父亲包括王鲁彦自己以及他的小说里的一些人物外出做学徒、谋生,是这个地区谋生方式的一种真实反映。


编辑推荐

《王鲁彦评传》是2011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王鲁彦评传 PDF格式下载



写论文买的,对我的帮助很大。喜欢他的可以看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