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丛刊(第3辑)
2010-11
傅修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1出版)
傅修延,等 编
335
《叙事丛刊(第3辑)》是第三次全国叙事学研讨会的主要成果。秉承前两本图书的风格,本书在叙事学及与其有交叉影响的更多领域里的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就其内容而言,全书分为空间叙事、中国叙事传统、理论探讨、文本解析、对话等部分,一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对国内叙事学的纵深开拓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叙事学研究的实绩。视野开阔、逻辑清晰、论述精当,可称为目前叙事学领域有一定价值的专业性资料。
空间叙事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礼经建筑空间的元叙事技巧及其影响对写实与图像叙事关系的再思考——兼论“分科而习”传统对中国画叙事特征的影响诗歌叙事中的空间标识——以《唐璜》为例中国叙事传统试论《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中国思想中的道德叙事发微真实的虚拟世界——先秦文学中的移位叙述试析江西武功山地区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理论探讨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叙事建构身份——以《西游记》为例试论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例影视广告叙事分析文本解析《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叙事策略试析《记忆碎片》中的不可靠叙述试析电影《回到未来》的叙事策略对话感受作家的叙事体验——与著名作家陈世旭谈叙事
版权页:插图:于是,艺术家的技艺就集中地表现在以线条“转译”对象的神采、特征方面。将传神的追求,归于用笔;而光影、色彩的重要性,在人物画中受到忽视。这一中国人物画的描绘原则在唐代已经确立,如画圣吴道子就创作有大量色彩简淡的人物画,放弃色彩上的描绘,而以线条“转译”的精确、生动和线条自身的美感呈现为追求。尽管面临外来美术的影响,但本土美术的强大传统具有坚实的基础,这种传统的稳定性正体现在人物画方面。吴道子代表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最高成就,一个突出的方面就在于他能够“集大成而为格式”(米芾语),摒除外来的影响,将传统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对于事物形态的“转译”,即将立体的、多彩的、光影变幻的对象,以富于表现力的线条,在二维平面上再现出来;二是线条在形象勾勒功能之外,自身必须具有美感,中国画家对于线条之美,很早就有理论自觉,因此后世对笔墨的兴趣和钻研是有其美学依据的,笔墨抒情性的发达,笔墨趣味的玩味,都来源于此。但线条的美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不能脱离勾勒描绘的任务而孤立存在,线条直接与神、韵相关,成为艺术家的自觉追求。吴道子的线条,在上述两个方面都达到了极其高妙的境界。唐代宗教美术的空前繁荣,使“道释”题材从人物类中单独分列出来,继承唐人宗教壁画风格,形成了特定的格法传统,宋代以后,风俗画、故事画成为宋代人物画的主流。五代及宋,人们对人物画的基本要求并未发生变化,仍以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为造型手段。但由于绘画主题从政教类转向更为宽广的领域,艺术家在叙事方面的追求受到更多的关注。
《叙事丛刊(第3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质量很不错,质量好的书才有阅读的兴趣,物流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