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

朱晓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朱晓鹏  

页数:

318  

内容概要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相关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对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问题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探讨,也反映了一些近年来学术界研究上新的关注点。《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分上下篇,上篇《传统思想的现代阐释》,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中道家、儒家、辩证法、浙学等重要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新的研究,力图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一些突破,提出一些新的解读和现代阐释。其研究着重于探讨传统哲学思想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价值的内容,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重大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的问题,并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它们应该对于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也具有启发意义。下篇《传统与现代化》则希望就一些新的思想学术论题,结合传统思想文化资源,进行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及多个方法的探讨,努力挖掘出一些传统与现代的转换链接的有效通道,发现那些民族传统哲学文化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精神和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价值取向等问题,展示传统思想丰富深邃的价值境域,努力使传统思想文化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和特有的民族性基础,以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

书籍目录

绪言 从传统到现代上篇 传统思想的现代阐释一 道家的思想文化渊源(一)《易经》思想(二)史官文化(三)兵家传统(四)原始道家(五)氏族遗风二 孔子的避世思想(一)孔子的仕与隐(二)孔子是隐士吗(三)避世与孔子的“为政之道”(四)孔子避世思想的批判三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基本特征(一)实践的辩证法(二)独特的巫史文化渊源(三)消极的辩证法(四)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学的脱节四 道家思想的现代生态伦理学意蕴(一)自然主义(二)“道通为一”(三)自然无为(四)知止知足(五)尊重生命五 “浙学”及其兴起(一)“浙学”概念考(二)“浙学”的兴起六 陈傅良与永嘉学派的发展(一)陈傅良的思想特质(二)永嘉学派的思想史地位及其学派归属七 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一)“道存于物”的世界观(二)“理欲统一”的道德观(三)“义利合一”的价值观(四)“学为成人”的人生观(五)富民强国的治道观(六)陈亮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意义八 叶适事功学说中的经济思想(一)义利并存: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二)本末并举:经济自由主义的理想目标(三)理财富民:廉价政府的思想萌芽九 王阳明的有为与无为(一)王学的经世有为品格(二)立体达用的逻辑构架十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一)人性论假设和“自然权利”(二)否定君权、张扬民权(三)权力的制约下篇 传统与现代化一 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一)中西之争(二)古今之争(三)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二 传统国学与现代化(一)传统国学:独特的民族性基础(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三)文化“软实力”(四)近现代国学大师研究三 当代道家哲学研究的新境域(一)道家哲学研究的进展(二)当代道家哲学研究的新境域(三)道家哲学的当代价值四 南宋浙学研究的现代意义及其方法(一)南宋浙学的研究现状(二)南宋浙学研究的意义(三)南宋浙学研究的方法问题五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一)生态伦理学与西方文化传统(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三)评价和思考六 道家的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一)作为生命本体论的道论(二)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三)尊重生命、贵生养生(四)超越死亡七 传统文化中不道德现象的现代批判(一)传统文化中的不道德现象(二)不道德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三)对重建和发展现代道德的启思八 论作为经济伦理的诚信(一)论诚信资本(二)诚信的经济伦理功能(三)中国现代经济伦理的构建九 道家思想与现代科学(一)科学与真理(二)真理的相对性(三)求真之道(四)真理的源泉(五)真理与价值十 马一浮的国学教育思想及其意义(一)国学教育的内容:六艺之学(二)国学教育的方法:经典教育和人文教育(三)国学教育的途径:书院教育(四)国学教育的目的:培养“通儒”后记


编辑推荐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是作者朱晓鹏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相关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也反映了他自己及学术界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方面一些新的关注点。  本书虽然在研究内容上涉及了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及其展开的许多重要的基本方面,探讨了其丰富深邃的思想境域,但实际上作者的学术关注的基本重心是在它们的现代价值、现代意义的开掘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