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型期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

于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于霞  

页数:

230  

内容概要

  转型期的社会伦理秩序正在处于新旧两种伦理秩序的更替过程中,传统的伦理秩序正在逐步瓦解,而新的伦理秩序尚处于酝酿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伦理关系非常复杂。韩非的伦理思想只有在这个转型的大背景之中,才能被准备地理解和全面地认识,其典型的意义也才能被凸显出来。虽然现代与春秋战国相去甚远,但同处社会转型期,伦理问题跨越了对空依然拥有诸多共通之处,这使得韩非的伦理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有了现实意义,也促使我们对它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转型期的社会伦理秩序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韩非伦理思想第二节 研究思路第一章 礼坏乐崩与伦理秩序的重建第一节 周代典型的宗法等级伦理解体一 礼:“道德之器械”二 政治与伦理的双重解构第二节 伦理秩序重建的困境第二章 “三常顺”的伦理关系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新型伦理关系一 伦理关系的更迭二 伦理关系的发展第二节 “三者顺则天下治”一 君臣关系二 父子关系三 夫妇关系第三节 伦理关系的特点和结构一 伦理关系的特点二 伦理关系的结构第三章 “一民之轨”的伦理规范第一节 法与礼一 释“法”二 礼法之辨第二节 法作为伦理规范的合理性一 “世之治者不绝于中”二 “皆挟自为心三 从“亟于德”到“争于力”第三节 法的伦理规范功能一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二 “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三 “期于利民而已”第四节 “以法为教”一 “櫽栝之道”二 刑德二柄三 重刑止过第四章 “去私心,行公义”的伦理原则第一节 释“公”一 政治领域中的“公共”、“共有”之义二 道德领域中的“公平”“公正”之义第二节 公私之辨一 “公私之相背也”二 “人主有公利”第三节 公私的判断准则一 法为“公仪”二 法的公正性的来源第四节 “公”制约下的道德观念一 仁义观二 忠孝观……第五章 韩非伦理思想的矛盾——秦朝的实践第六章 韩非与汉代封建等级伦理秩序的重建第七章 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附录 韩非伦理思想研究综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其次,儒家所说的仁民、爱民,实则是惠爱之私,并不能达到真正爱民、利民的目的。这种仁义道德对当今的社会政治非但于事无补,而且会造成国事的混乱。如他指出:“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韩非子-奸劫弑臣》),但是无故施惠,必然导致“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自然有过者不罚,这样违背了赏罚必信的公平原则,达不到赏功罚恶的目的。而且这种不忍之心,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度,必然纵容恶行,导致群臣间的结党营私,各谋私利。有功不赏,有过不罚,荣辱贫富系于君主一人之不忍之心,那么必无公正可言。裁处不公,自然人心不服。另一方面即使赏罚公平,也会使人“望多无穷”,起不到惩奸罚恶的目的。结果非但达不到爱民的目的,反倒有亡国的危险。真正的仁民、爱民,必须抛弃儒家的惠爱之私,严格赏罚,厉行法治,“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韩非子·六反》)不能为了满足当前人民的欲望而不忍惩罚、怜悯施惠,而应该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打算,“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韩非子·心度》)富国强兵,王霸天下,才是公利所在,为实现此目的,必须抛弃儒家的仁义私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型期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