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的方略中国五十年社会主义战略的演变
2000-1-1
中国青年出版社
林蕴晖,高化民,丛进,肖冬连
作者简历
本书的五位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原中共党史
社会主义时期教学组的成员。是一个学术
上富有进取精神,能够相互切磋,和谐、活
跃的集体。左起:
丛进,山东蓬莱人。1935年5月生。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
初、中、高三级军队学校学习。先后在高
等军事学院、军政大学、政治学院、国防
大学从事机关政治工作和中共党史教学工
作。是《1949―1989年中国》套书中《曲
折发展的岁月》的作者。
肖冬连,湖南衡东人。1950年10月生。
196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毕业于
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先后在
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从事中共党史教学研
究工作。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
回顾与前瞻》、《求索中国》等。
王年一,江苏扬州人。1932年生。1949
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大学
本科毕业(函授)。先后在高等军事学院、
军政大学、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从事宣传
教育工作和中共党史教学研究工作。是
《1949―1989年中国》套书中《大动乱的
年代》的作者。
高化民,天津蓟县人。1943年5月生。
1968年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1970年2月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军事学院、
国防大学从事中共党史教学研究工作。著
有《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林蕴晖,江苏丹阳人。1932年11月生。
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
年军事学院政治系毕业。先后在军事学院、
军政大学、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从事中共
党史教学研究工作。是《1949―1989年中
国》套书中《凯歌行进的时期》的主要撰
稿人。
序
第一篇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
一、建国前后的构想
二、工业化和改造并举
三、加快改造的决策
四、成就和不足
第二篇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决策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六、推进民主建设的尝试
七、赶超战略和向共产主义过渡
八、方针的调整和理论的思考
第三篇 “反修防修”和“文化大革命”
九、“反修”由国际转向国内
十、“文化大革命”的目标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