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

王忠明主编 中国青年
出版时间:

2006-2  

出版社:

中国青年  

作者:

王忠明主编  

页数:

253  

内容概要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2》收录了《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创造性思维与企业运作》、《合约理论构架阐析》、《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等名家讲座。

书籍目录

不仅是“满的”,还要“满满的”(序)/王忠明体制和政策与需求和供给/张曙光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林义相我国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最新发展/熊光楷创造性思维与企业运作/姜 昆合约理论构架阐析/张五常自生能力、经济学和经济转型/林毅夫“崩溃论”与中国经济/樊纲跨国公司竞争力战略/[韩]李亨道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易 纲在“计划”中管理成长/范星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发展/史美伦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许嘉璐历史前进的动力/任继愈“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百期讲座目录

章节摘录

  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国有股占绝大多数。据初步估计,国  有股份约占三分之二,它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还有一些实际上是国家  持有但不划在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范围之内的股份。二是绝大多数国有股份  不流通。这样的股本结构对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虽然  不能说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所有问题都由此而引起,但可以肯定地说,不  流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是造成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问题的重要原因。  国有股问题的根源何在呢?我国股票市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  开始建立和发展的,当时股票市场是自发的,一些公司和地方政府自发发行  了一些股票。发股票的出发点很实用,就是筹集资金,因为企业为了进一步  发展需要资金,或者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没有资金,无法维持。那时,对股票  市场和股份制的争议很大,搞股份制要冒很大风险。只有胆子大的才敢搞股  份制,才敢搞股票市场。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股份制和股票市场得  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搞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政治风险没有了,各级政府都  有意识地、主动地组织股份制改造和股票发行。但进行股份制改造和通过股  票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  尽管如此,搞股份制和股票市场还是有条件的。那时还存在着股份制姓  “社”姓“资”的争论。国有企业改革初期,股份制是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需  要与股票市场妥协折衷以后产生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许多人担心  搞股份制存在私有化的嫌疑。由于这个原因,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目前为止,  除了极个别境外发行的股票之外,绝大多数股票发行均采取增量发行,即原  国有企业的资产被界定为国有资产或国有股,不能卖,只能吸收增量资金人  股,因为卖国有股份有私有化的嫌疑。这样,上市公司自然就不可能通过股  份制改造和上市减少国有股份。从这个角度讲,股票发行采取的增量形式与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相联系的。  另外,搞股份制时如果卖国有股,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因为  在九十年代初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是很重的,谁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为了  保险起见,不动国有股,发点流通股,筹集国有企业急需的资金也就成了上  佳的选择。接下来的问题是,私人买了股票会不会控制企业?国有企业、国  有经济在上市公司里的主导地位怎样能得到保证?出于这种考虑,就规定了  在股份制企业里,国有股要成为绝对多数。结果是国有股发行时不卖,上市  后也不流通。当初对国有资产流失和私有化问题是非常重视的,那时有NET  和STAQ两个系统,是进行法人股交易的,后来被关掉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  人股交易有个人参与,即所谓的法人股个人化。由此可见,在防止私有化和  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确保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考虑下,才导致了股份公司里国  有股占绝对多数,国有股也不流通。  从历史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国有股问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期缘于对股份制和股票市场认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而形成的,并不是股  票市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编辑推荐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还有什么能比有效地择取信息更为重要?而在有效地择取信息方面,又有什么能比直接聆听富有创新成果的智者、先知先觉者们力透精髓、巧传内涵的宏论涛涛更有价值?由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正式推出的“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就是为各位来宾精心设定的一种品味至高的“耳目之娱”——它将以别开生面的精品模式和运作风格奉献给企业界以及社会各界。它竭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激荡人们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2》为第2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