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牛棚杂忆

季羡林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季羡林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前言

  《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  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宫”运亨通,颇让一些痛打过我,折磨过我的小将们胆战心惊。如果我真想报复的话,我会有一千种手段,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行报复的。  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打击,报复,穿小鞋,耍大棒。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决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我这里所谓“非人”,决不是指畜生,只称他为“非人”而已。我自己在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时候还虔信“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我焉敢苛求于别人呢?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被害者,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于这些想法,我才没有进行报复。

内容概要

  《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 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述:
《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
主要译作:
《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主要作品:
《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书斋杂景》等。

书籍目录

祝词自序 一 缘起二 从社教运动谈起三 1966年6月4日四 对号入座五 快活半年六 自己跳出来七 抄家八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九 千钧一发十 劳改的初级阶段十一 大批斗十二 太平庄十三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转移十八 半解放十九 完全解放二十 余思或反思 后记附录 赋得永久的悔 寸草心 “灰黄”漫忆 我的中学时代 八十述怀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章节摘录

  一 缘起  “牛棚”这个词儿,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它是否就是法定名称,却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一切讲“法治”。讲“法治”,必先正名。但是“牛棚”的名怎么正呢?牛棚的创建本身就是同法“对着干的”。现在想用法来正名,岂不是南辕而北辙吗?  在北大,牛棚这个词儿并不流行。我们这里的“官方”叫做“劳改大院”,有时通俗化称之为“黑帮大院”,含义完全是一样的。但是后者更生动,更具体,因而在老百姓嘴里就流行了起来。顾名思义,“黑帮”不是“白帮”。他们是专在暗中干“坏事”的,是同“革命司令部”唱反调的。这一帮家伙被关押的地方就叫做“黑帮大院”。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三生有幸,也住进了大院,—从语言学上来讲,这里的“住”字应该作被动式—而且一住就是八九个月。要说里面很舒服,那不是事实。但是,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绝后—,“人生不满百”,我居然躬与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不感谢苍天,特别对我垂青、加祐,以至于感激涕零了。不然的话,想找这样的机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试想,现在还会有人为我建院,派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吗?  我也算是一个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历史,也搞点佛教的义理。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论,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儿,特别是对地狱的描绘。这在正经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这是中印两国老百姓集中了他们从官儿们那里受到的折磨与酷刑,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类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谁听了地狱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发直竖呢?  我曾有志于研究比较地狱学久矣。积几十载寒暑探讨的经验,深知西方地狱实在有点太简单、太幼稚、太单调、太没有水平。不信你去读一读但丁的《神曲》。那里有对地狱的描绘。但丁的诗句如黄钟大吕;但是诗句所描绘的地狱,却实在不敢恭维,一点想像力都没有,过于简单,过于表面。读了只能让人觉得好笑。回观印度的地狱则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国人的扩大与渲染,地狱简直如七宝楼台,令人目眩神驰。读过中国《玉历至宝钞》一类描写地狱的书籍的人,看到里面的刀山火海,油锅大锯,再配上一个牛头,一个马面,角色齐全,道具无缺,谁能不五体投地地钦佩呢?东方文明超过西方文明;东方人民的智慧超过西方人民的智慧,于斯可见。  我非常佩服老百姓的幻想力,非常欣赏他们对地狱的描绘。我原以为这些幻想力和这些描绘已经是至矣尽矣,蔑以复加矣。然而,我在牛棚里呆过以后,才恍然大悟,“革命小将”在东胜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来的牛棚,以及对牛棚的管理措施,还有在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气氛,同佛教的地狱比较起来,远远超过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狱更是瞠乎后矣,有如小巫见大巫了。  我怀疑,造牛棚的小将中有跟我学习佛教的学生。我怀疑,他们不但学习了佛教史和佛教教义,也学习了地狱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在建造北大的黑帮大院时,由远及近,由里及表,加以应用,一时成为全国各大学学习的样板。他们真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我在北大四十年的教学活动,没有白费力量。我虽然自己被请入瓮中,但衷心欣慰,不能自已了。  犹有进者,这一群革命小将还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在这个牛棚里确实没有刀山、油锅、牛头、马面等等。可是,在没有这样的必需的道具下而能制造出远远超过佛教地狱的恐怖气氛,谁还能吝惜自己的赞赏呢?在旧地狱里,牛头马面不过根据阎罗王的命令把罪犯用钢叉叉入油锅,叉上刀山而已。这最多只能折磨犯人的肉体,决没有“触及灵魂”的措施,决没有“斗私批修”、“狠斗活思想”等等的办法。我们北大的革命(?)小将,却在他们的“老佛爷”的领导下在大院中开展了背语录的活动。这是崭新的创造,从来也没有听说牛头马面会让犯人背诵什么佛典,什么“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背错一个字,立即一记耳光。在每天晚上的训话,也是旧地狱中决不会有的。每当夜幕降临,犯人们列队候训。恶狠狠的训斥声,清脆的耳光声,互相应答,融入夜空。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动。我低头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赏院内这难得的景观,宛如英国白金汉宫前面广场上欣赏御林军换岗的盛况。此时我的心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简短截说,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创造发明。里面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阴森刺骨。我们住在里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让神经紧张到最高限度,让五官的本能发挥到最高限度,处处有荆棘坑坎,时时有横祸飞来。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绝对空前的。对门外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当时在全国进入牛棚的人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但一定是成千累万。可是同全国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见绌,只不过是小数一端而已。换句话说,能进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人们不是常常号召作家在创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吗?但是有哪一个作家心甘情愿地到黑帮大院里来呢?成为黑帮一员,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进入牛棚的少数人之一,几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一些难得的经验。我认为,这些经验实在应该写出来的。我自己虽非作家,却也有一些舞笔弄墨的经验。自己要写,非不可能。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忆那一段生活,一回忆一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寒而栗,不去回忆也罢。我有一个渺渺茫茫希望,希望有哪一位蹲过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笔,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一定会开阔全国全世界读者的眼界,为人民立一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东天出太阳,一直盼到今天,虽然读到了个别人写的文章或书,总还觉得很不过瘾,我想要看到的东西始终没有出现。蹲过牛棚,有这种经验而又能提笔写的人无虑百千。为什么竟都沉默不语呢?这样下去,等这一批人一个个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极可宝贵的,转瞬即逝的经验,也将会随之而消泯得无影无踪。对人类全体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对有这种经验而没有写出来的人来说,这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最可怕的是,我逐渐发现,十年浩劫过去还不到二十年,人们已经快要把它完全遗忘了。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谈起这一场灾难来,他们往往瞪大了眼睛,满脸疑云,表示出不理解的样子。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疑问号。他们怀疑,我是在讲“天方夜谭”,我是故意夸大其辞。他们怀疑,我别有用心。他们不好意思当面驳斥我;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流露出:“天下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独与恐惧。  我感到悲哀,是因为我九死一生经历了这一场巨变,到头来竟然得不到一点了解,得不到一点同情。我并不要别人会全面理解,整体同情。事实上我对他们讲的只不过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一些细节我甚至对家人好友都没有讲过,至今还闷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观认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唤起别人的同情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于是我悲哀。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考虑之后,我下定决心,自己来写。我在这里先郑重声明: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有信心的。经过了所谓“文化大革命”炼狱的洗礼,“曾经沧海难为水”,我现在什么都不怕。如果有人读了我写的东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疮疤;如果有人想对号入座,那我在这里先说上一声:悉听尊便。尽管我不一定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但是这文章是用血和泪换来的,我写的不是小说。这一点想能得到读者的谅解与同情。  以上算是缘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  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  风风雨雨都经过了。  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  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季羡林  季老的学问、人品都是一流的。  --著名哲学家汤一介  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著名学者、季羡林弟子钱文忠  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季羡林之子季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牛棚杂忆 PDF格式下载



我父亲却已经75岁了,在他的绝大多数跟我相处的岁月里,他是个健谈而开朗的人.但是作为一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人生必然经历了很多.从我和哥哥小的时候,他就会把他的童年时代,大学时代和我懂事后的他的八十年代后的事业开创时代跟孩子们分享.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他谈起过他中间缺失过的那二十年和他脖子上的伤痕的来历.
现在父亲因为几次大病,身体已经日渐衰弱,看着那曾经生动的人现在每天躺在床上,也不爱说话,真的感到时光就在他身上一点点的流逝.而他曾经是生龙活虎的国家二级运动健将,写的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我们很想让他活动起来,哪怕只是脑子活动活动也好,但是这点目标也很难达到.
我们给他买了一本季老的"牛棚杂忆",因为我们隐约知道他曾经住过牛棚.看到他拿着放大镜一页一页的看书,看到他深有同感的叹气,我们知道他现在已经不敏感的神经还是被触动了,我们也知道了他在那段日子里遭遇了友情和亲情的背叛和肉体上的折磨,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让一个直性情的人在他的后半生甚至强迫自己不去回忆.
痛苦的日子带给人磨难,也带给人另一种收获,那是人性的历练.对我们这些还相对年青的人来讲,季羡林老先生的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另类体验,对人性,对社会,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小的自我的正视.


花了几天的时间,陆陆续续的看完了季老的“牛棚杂忆”一书,从另一方面看到了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生活经历,仔细寻味,有些感慨又难以表述,向季老致敬!


季羡林大师以幽默话语阐述那个非人的时代,用平淡的语调叙述了一个对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不公平的时代。


80后的我对于十年浩劫也只是听老人们得只言片语中了解些许,从未经历过苦难的我们是完全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因为我的爷爷也像季羡林老人那样做“喷气式”,但我能从老人那读出他从未放弃真理,从未加害他人,甚至在自己有权力去制那些加害他的人都没有。我想这是一种大智,是一种真正的放下。只因为现实社会这种大智大爱在物质社会太缺少,才显得这样的弥足珍贵。读后,我认定我们现在的社会不管有多么的不公,多么的权势,但我们能有自己的心智和努力尽量的改变它,我们要做能顺应世界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在朴实的字里行间我真实认识到了国学大师的质朴,其实他也只是一介凡人。。。登上神坛不容易,但要自如的走下,更不容易!


那段尘封的历史被季老先生打开,痛苦的心路历程会感染每位读者!我不敢一直看下去,时断时续,还能够坚持看完,因为好多情节我真的无法想象。向能够坚强的走过那段历史,从牛棚走出来的前辈们致敬!你们完全可以敞开心扉,让后来人了解,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再次向季老致敬!


温家宝总理都推崇的知识分子的书,值得收藏。


在《牛棚杂记》中季老说他后悔没有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是在国外为自个利益“苟且偷生”,但是我想说季老他用笔用毕生在为祖国做贡献,这一本书更让我们80,90后去体会那一荒唐血腥时期不容忘却的历史。这是用命换来的著作,季老功德无量!!


牛棚杂记给我们很多启示。


人家说,经历过社会的黑暗,仍然保持一颗乐观、善良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我是八零后,对那场革命没有感觉,但我知道他竟然用十年的时间才结束,我想知道那个时代是怎么个状态,为什么发生的。我钦佩季老在中国这个政治状态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下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留给我们后人去反思。从这个叙述的过程中,我也见识到季老是如何度过那灰暗的十年,给了我启示。任何时候都要活下去,但不能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还有宽阔的心胸,以及自得其乐的心态。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发生了这场浩劫,好像还没有这样的书籍,期待!!


季羡林先生的书值得购买,收藏


一段让人震撼且深思的历史。。。季羡林的文笔,思路,语速都非常棒,我喜欢!


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了,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的摇头叹气,真的是揪心啊。难以想象当时的造反派,也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怎么能对这些5,60岁的老人,而且都是些大学问家下得了那样的毒手!!!!!!

不过, 看过一起买的季老的“留德十年”后,他在二战期间受的磨难,我想也可能是他能熬过文革的一个原因吧。


季羨林老師的書我度過很多本了。但是這本讓我深刻的瞭解十年浩劫原來是這麼荒唐,這麼殘忍的。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季老師書中只是寫出了自己遭遇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心裏的切實感受,但是并沒有給出給出防止中國再次出現文化大革命或是這種類似的荒謬至極的運動或是事件的避免方法。最後的一片文章《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不光讓我感覺21世紀的中國很杯具。我感覺22世紀中國一樣的很杯具。現在的情況跟當時的國民黨還有區別嗎?中國什麼時候才真的有真正的民主呀?


这本书花了两三天就看完了,但我想对我影响却是很深刻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前有的,以后绝不会没有一点影子,我们活在世上一定要力争上游,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是如果失败了,受挫折了,我们也用不着去埋怨,咆哮,毕竟失败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方法错了,也可能是整个时代的错误,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书的后面是季先生的一些杂感,很有感情,读起来让人很舒服。


事看了季老的《留德十年》后,才买这本的,同样的风格再现了60年前的混乱。。。除了文革一段外,后面还有季老童年的一些生活回忆。基本没有错别字,字的大小适合阅读。


文化革命中的经历,揭示了人性、党性的丑恶一面,说明了人类、社会、政权的普遍规律。季老的亲身经历,最充分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值得读,值得收藏。


很早以前就看过季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的故事。我所震惊的是:对文学有如此大贡献的伟人,脸上没有一丝高傲,慈祥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


读了这本书我十分的感动,通过老先生的描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屈不挠是达到一切成功的捷径,乐观豁达是克服一切困难的的法宝,人生在世总要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但是请记住信念决定意志,意志支撑行动,行到才能成功


反映文革的书能够公开销售的其实不多,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也不是很真实,总是要为过去犯的错开脱。季老的这本书写的他的经历,能够让更多后人知道那段心酸和矛盾的岁月,让后人明白不能再重蹈覆辙,回到那个黑暗和恐怖的年月。
当当的书质量不错,摸起来感觉挺好。


值得一读。了解或回顾一段国人不可回避的历史,与国与人类都非常有必要。为了防止历史重演,那些对文化革命没有了解的新一代,应当读一读。那些经历过的人,也应该读一读,反思一下。


季先生的文字一直活泼、深刻,自我解嘲时看得到血泪。很好的再现那段时间真实生活片段的书籍。


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了,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的摇头叹气,真的是揪心啊。难以想象当时的造反派,也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怎么能对这些5,60岁的老人,而且都是些大学问家下得了那样的毒手!!!!!!


读完之后深感老人的赤诚,如祝词中所写,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是我留给后代最佳的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他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美和丑,照见绝望和希望,他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们的一片赤诚。于我而言,我们必须了解的历史。


这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原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这是季老的肺腑之言,是心声。从书中我们就可以得到他送的礼品。


原来只在季老的自传中看过一些,但不深。拿到手后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确实非常一不容易。季老的胸怀和学识是世间典范。此本小册子让我们这个些从来没有经历史10年浩劫的人感同深受,其中之苦难,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家的动荡,亿万生灵的生息,人性的扭曲。如季老所说,那是空前的,希望也是绝后的。我们现代人不但要铭记那段历史,更重要的吸取教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绝后的!!!强烈推荐80以后的人都认真读一读!


季老这样的人,在文革时候保守那么多人生的折磨,受打,受辱,但是都坚强的挺过来了,更加可贵的是他们居然在这种环境下见缝插针的创造了许多的成绩,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我们这些80后来说,很是有激励,我们常常不知所向,迷茫,消磨自己的时间,消磨自己的生命,看到他们的生活态度,真不知道我到老又是个什么样,所以要努力生活!


服务很好,非常好,大大的好。我还想买其它几本书,可是网站上面没有。有点失望。其它的服务都很好。


季老的真性情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真希望有些人也能像季老这样真实,有些人应该好好剖析自己!


很喜欢季老先生,买书之前先看过电子书了。书挺好的,就是质量没有期望的好,因为不知精装都的。


季老先生过世那年,就很想读他的书,今年终于实现了,总之真的不错,感觉他老人家在用一种大度的情怀审视着一切,又包容着一切。


虽然只看了前言,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书是给外公买的,只翻了一点就送给老人先睹为快了,季先生希望大家能从文革中总结经验不要重复这种悲剧,我突然想到自己以前和家人和同学朋友总是一种革命小将的态度,批判、怨恨、对抗……两败俱伤。决定不再当红卫兵,感恩理解宽容合作……希望季先生在天之灵可以看到。


书好,服务好!下次还来买!


那一段让人眼泪不断的记忆 从一个老人口中娓娓道来


好书,很有内涵,没有一定阅历的写不出


妈妈说很好,很喜欢,正是她想要的


此书读来很是感人,没什么说的,国粹就是国粹!!


老人家就是块品牌!他的书都值得买。严格一点说,有些内容略显重复,有“啰唆”的感觉,但瑕不掩瑜。


语言平实,感情深厚。让年轻人了解了那个不可思议的时代。


看完这本书,很感伤,很难想明白那些人怎么能那样的残忍,真的是疯了,都疯了


正在看这本书,让我们80年代的人很震撼,很值得拜读


看季老的书像聆听一个老者讲故事。


一个老人 对于风雨的回忆 意义极大 值得思考


一个良心老人的时代记忆


很幽默的一个老人啊!


还不错,送人的


书很好 购买也很很顺利 但我也是个爱书的人 就是外面的包着装 在邮寄的时候 老实弄皱 不爽啊 典型的不爽啊 希望在外面装上一层硬纸盒 以保护书 这样就好了


一本讲实话的好书,真实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让人钦佩,毕竟有些事回忆起来并不愉快


我很喜欢这几本书,看了几遍啦。。。。。。。。。。。。


还没看完,不过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


非常想看的一本书,奈何买回家后来被家里人弄丢了。。。


相当好的一本书!!一点不吹嘘。季老的文笔没有一点做作,真正真实的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愚昧无知,也让后人有很大的警醒!
发人深思!


文革,知多少?


满意之选


血与泪的控诉


孩子看后就迫不及待的讲给我听,并极力推荐让我看


忆苦思甜,自由万岁哇


很好一般书


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季老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全面的让我们了解到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


文笔优美,内容也很令人受益,提高文学素养的本身还长了不少见识。
季老在讲述文革这种事的时候,语气中还能略带一丝调侃,心态真不是别人可以比的。
怪不得能这么长寿。


血泪史


读来感悟颇多!!


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但是作为80后的我来说,这样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了解与借鉴的。谢谢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在华屋玉室中回望不曾远逝之昨日,可否释怀、


老学者的生活坎坷,很值得一看


书的内容不用说了,相当的好!书的封面、插图也相当有质量!


读了一半,我懂得了:如果你是红卫兵,不用学习研究,你也可以当整人博士,而且绝对可以创新出更多毒辣的招数!!!!


依然很好的


很不错纸张很好


“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沙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


很快就送到了,效率非常的好!


我买了好多本了……


难得在一个安静的周末、失眠之中读完季老的《牛棚杂忆》。
初读,有平白如水的感觉,以至于间或读到“偏激”的字眼,一时难以接受。然耐心读下去,试着体味当事人的经历和感受,渐渐明白这平静的难得,“偏激”的意味。当然,也有百般无奈——一个百岁老人的胸襟与难逃束缚,都在其中(这一点,季老在后记中说的十分明白注1)
文革未竟,是季老的结论。我无法诠释这个结论,因为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作为小辈,未能经历,自是不能体会。但记事以来从父辈、师长以及社会上感受到的种种戾气、怨气,似乎与《牛棚杂忆》有些类似,甚或牵连。特别是从那段历史走过来仍不肯转变的人,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缺少人文。而“文革”遗风“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这些论辩、说理和斗争方式也似乎还很有市场。最为感性认识的则是军训和在某企业培训时遭遇的种种霸道和不讲理,有印证季老“折磨论”之感。
30多年走过,虽未经历那场浩劫,但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一群人。因为没有任何的仪式、教化、反思让他们悔过,我们引以为戒,这也是季老写杂忆的原由之一注2。相信,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毁灭,也许是“文革”最大的功绩。“士可杀,亦可辱”,羞辱感既失,底线全无,遑论理想和追求了。
近几年明史大热,自己偶尔阅读时常感叹古代文人(甚至大部分古人)身上的气节(亦即文化精神)何时中断了传承,国人何以被抽掉了脊骨?曾怪罪于满清,读了季老的文字,似乎又找到了真正的源头。而国学热背后的实用主义、功力主义(季老作为梵文学者竟被认定为国学大师,唉),让人无法相信可以找到“黑玉断香膏”敷在残断的“家、国、天下”注3的文化上。
如若不能,废墟上建起大厦,残砖断瓦是用来装饰、纪念,还是用来做建筑的骨架,原不是个困难的选择。但……

Ps:民族主义者(包括愤青)在辱骂别人前,有必要读一下《牛棚杂忆》,当然,如果能把关于文革的书都读了,再骂别人也许会更文明些。

1、《《<牛棚杂忆>后记》摘录:“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定稿与草稿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定稿中的刺儿少了一点,气儿也减了一些。我实际上是不愿意这样干的,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尔。”
2、详见《<牛棚杂忆>自序》。
3、私认为:以“家、国、天下”为主体的所谓中华文化,与经过文艺复兴而以人为主体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西方文化,经过历史的考验,已经证明哪一个更符合现代人类社会。当然,任何文化中的真善美,都是值得欣赏的。


回忆文革,很真实,也很感人,让我们都很触动。一个国家需要季羡林先生这样的老人,敢于说真话,尽量不说假话


一直好奇牛棚的情状如何,看了后总算懂了,就是个简易的私设监狱。
看本书,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一直好奇何谓牛棚
一直好奇当年的疯狂派斗
北大是文革的风眼
通过看本书真切了解了牛棚的历史,满足了我读它的初衷。


季老这本书写的很深,也很浅有些用语虽然表面,但是意味却可以让人细细揣摩虽然他只是从个人的经历方面来讲述当时的环境及其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那是国内的慌乱,暴动是一本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好书老一辈人的书不仅仅是给老一辈读来回忆更是给新人们的提点和借鉴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不算好的一页,但一定是十分重要的一页。以后必将有“文革热”,季老的书显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喜欢季大师写的书,专门买来看一下,每次看季大师的书都会有一些收获。


季老文笔谈不上什么高明独到,甚至有些毛坯样。 但此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整地记叙了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斗争生活。让人了解到阶级斗争的恶劣本质——人的劣根性的披露。时过境迁,难以想象!
想了解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人不妨看看。


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大师,是心灵独白


不愧是大师作品,平淡中有深意。


国学大师,值得一看。


这本书写了很现实,记录那个时代的事情,清楚可见


这书中和我小时候听爷爷说的故事一样 另我对那个时代的事情更加深刻~~


一个时代的印证。


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季老您安息吧!买您的书,为了怀念您!可是真实的未来远不曾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您是个灵魂孤单的人,我也是,这也是我为什么读您的书的原因!书是正版,装帧印刷都不错,人是正人君子.....


看的人多,书应该是很好的。


不错的一本书,很舒服的质感与开本,


整体还不错,就是书有些散架了


到货快,质量不错


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好书,正在慢慢的看


质量挺好的,当当网的书本的质量还是能信赖的,还会多买书的


是苦难 也是财富 震撼民族之魂


给孩子买的,反映不错,从中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容。


93页:员二食堂?对吗?是否应该是员工?


刚看了他写的有关佛的书,看推荐买了这本,结果比较失望,不是我的style


帮别人买的,不错,质量很好,非常满意


一段过去的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