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代耀州窑址

楼宇栋 编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0-01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楼宇栋 编  

页数:

69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铜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倾斜状,海拔高度为700-1600米。境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原山丘交错,大部分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山地。漆水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黄堡,黄堡一带,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有较宽的川道。黄堡附近盛产煤炭、陶瓷粘土和耐火粘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自古以来就是烧制陶瓷的场所。  从50年代初开始,有不少人到铜川黄堡对窑址进行实地考察。故宫博物院已故的陈万里、冯先铭先生生前曾几次到现场进行考古调查。1958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开始对窑址进行部分发掘。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黄堡、立地坡和上店村进行了重点发掘和试掘,发掘出唐、宋、金、元时期烧制陶瓷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有唐代灰坑、宋代窑址和砖瓦窑址,获标本达85000多片。通过整理研究,证明黄堡镇从唐代便开始生产陶瓷,北宋靖康以前为大发展时期,其后渐趋衰落,但直至元代仍有烧制。这里有许多作坊遗址和烧瓷窑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1959年的发掘后, 197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铜川市灯泡厂的基建工程,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在出土瓷片中发现了唐代白釉绿彩、青釉白彩、黑釉刻花填白彩,还发现了以施裹足满釉为特征的五代青瓷,为黄堡窑遗址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发掘地点和地层堆积第一节 发掘地点第二节 地层堆积第三节 遗迹分布第二章 遗迹第一节 作坊一、第1号作坊(84ⅠT2③21)二、第3号作坊(85ⅠT22③Z3)三、第5号作坊(85ⅡT4④25)四、第11号作坊(86IT14③Z11)五、第14号作坊(86ⅢT4②214)六、第15号作坊(86ⅢT4②215)七、第16号作坊(86ⅣT8③216)八、第19号作坊(87ⅠT13③Z19)九、第21号作坊(87ⅠT18②Z21)一○、第22号作坊(87ⅠT19②Z22)一一、第23号作坊(87ⅠT20②z23)一二、第29号作坊(90ⅥT8③229)一三、第30号作坊(90ⅥT20③Z30)一四、第32号作坊(90ⅥT23③232)一五、第33号作坊(90ⅥT24③233)一六、第34号作坊(90ⅥT25③234)一七、第37号作坊(90ⅥT29②237)一八、第38号作坊(90ⅥT36④238)一九、第39号作坊(90ⅥT38④239)二○、第42号作坊(90ⅥT53②242)二一、第45号作坊(90VT26③245)二二、第46号作坊(90ⅥT53③246)二三、第47号作坊(90ⅥT22③247)二四、第49号作坊(90ⅥT55④249)二五、第60号作坊(90ⅥT33③260)二六、第63号作坊(91ⅡT9③263)二七、第65号作坊(90ⅥT63③Z65)二八、第67号作坊(91ⅣT15③Z67)二九、第69号作坊(91ⅣT23③269)三○、第71号作坊(91ⅣT25③271)三一、第74号作坊(92ⅦT10③Z74)三二、第76号作坊(85ⅣT4②276)三三、第77号作坊(91ⅣT25③Z77)三四、第78号作坊(86ⅢT6②278)三五、第84号作坊(97ⅣT36②Z84)第二节 瓷窑一、第1号窑(84工T1③Y1)二、第2号窑(84ⅦT3③Y2)三、第3号窑(85ⅡY3)四、第4号窑(85ⅡY4)五、第5号窑(85IT13③Y5)六、第7号窑(85工T13③Y7)七、第19号窑(86ⅣT②Y19)八、第20号窑(86ⅣT9②Y20)九、第21号窑(86IT8③Y21)一○、第24号窑(87IT13③Y24)一一、第25号窑(87IT13③Y25)一二、第26号窑(87ⅦY26)……第三章 出土遗物第四章 有关宋代耀州窑的几个问题

章节摘录

  标本92ⅦT10③274:2,可复原。圆唇,翻沿上六葵口对应腹上六条瓜棱痕凹线,深弧腹,高窄圈足。内外施釉,足底面刮削釉露胎。釉色翠绿,厚匀温润。浅灰色胎,质坚细。外腹上印三组折枝菊纹,每组各印两枝形态不同的菊花。口径14.2、底径4.5、通高7.2厘米(图五五,3;图版一七,2)。  Ⅲ式2件。弧腹上瘦下垂。  标本86ⅣT9③:1,可复原。方唇,翻沿上有六葵口,圈足略高。内外施釉,足底面露胎。釉色深而多气泡。灰胎,质细腻。器内壁模印六组折枝菊,分别以六道竖格隔开。内底亦印有菊纹,因残去大半,难以辨清。外腹上刻三层错落排列的仰莲瓣。口径12.3、底径5.5、高6.5厘米(图五五,4)。  标本92ⅦT10③274:3,可复原。翻沿上六葵口对应腹上六道细瓜棱痕线,圈足较高,足内墙外斜。内外施釉,足底面露胎。釉色灰黄,润泽含蓄。土黄胎,质细腻。口径12、底径4.9、通高7厘米(图五五,5)。  Ⅳ式1件。  标本91ⅦT2②:4,可复原。沿稍翻,沿上有六个葵口,弧腹上部较敞,下部略垂,窄圈足。内外施釉,足底削釉露胎。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强。灰胎,质坚细。器内底及内外腹壁上均刻有折枝牡丹。口径13、底径4.9,高6.2厘米(图五五,6;图版一七,3)。  V式1件。  标本85ⅡH9:1,可复原。翻沿有五葵口对应腹上五道细瓜棱痕线。深弧腹中部偏上处较圆。内外施釉,足底露胎。釉色青绿泛黄。灰胎,质细。口径14、底径5.1、高7.1厘米(图五五,7)。  Ⅵ式1件。  标本92ⅦT10③274:5,可复原。翻沿上有六葵口对应腹上六道瓜痕凹线。弧腹较浅,上部斜敞,圈足径较小,足内墙稍外斜,足外底有鸡心。内外施釉,足底面露胎。釉色灰青泛绿,有玻璃质感。灰白胎,质细。口径11.6、底径4、通高5.2厘米(图五五,8)。  Ⅶ式1件。  标本92ⅦT10③274:6,基本完整。翻沿上六葵口对应腹上六条瓜棱痕状凹线。斜弧腹较浅,下部急收。圈足内墙外斜,足外底有鸡心。口径12.2、底径4.2、通高5.6厘米(图五五,9;彩版一,1;图版一七,4)。  B型20件。翻沿,弧腹,圈足。内腹皆有六条出筋。又可分成二个亚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代耀州窑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