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国灵寿城
2005-11
文物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393
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中晚期灵寿古城遗址,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鲜虞族中山国的都城。自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共有桓、成、謦、姿、尚五位国君定都于此统治中山,历时85年。在这近百年当中,鲜虞人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转而学习中原的儒学礼教和先进技术,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独特民风。中山“地薄人众”于强敌环伺之下,“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以千乘之限,敌万乘者二,书写了一部“悲歌慷慨”又极具浪漫主义的民族史诗,其都城灵寿更是鉴证了中山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中山在战国史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鲜虞族人骁勇善战,从建邦伊始就积极参与列国纷争,中山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战国的历史脉络所暗合,正如清代郭嵩焘所言“战国所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由于狄非周室宗亲,历来不受重视,在各家史学典册中对鲜虞中山的经济和文化鲜有记载。中山国亡,宗庙即废。两千年历史的积尘掩盖了一代强国与其灵寿城邑,给我们在史学研究上留下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缺环。对此,我省的老一辈考古工作者一直希望能从文物考古这唯一可能的途径破解中山王国之秘。20世纪7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考古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前身)在河北中西部的唐县、阜平一带发现一批具有与燕、赵中原文化迥异的山地游牧民族特征的战国青铜器,经考证,认为是中山国的遗物,遂将这一区域作为重点,在考古工作中尽力寻找中山文化的线索。
经过十四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艰苦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战国中山国录寿城》考古发掘报告是对灵寿古城址和墓葬第一阶段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研究。该报告的出版,聚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陈应祺先生十多年来考古工作的心血。报告详细阐述了战国中山城市建筑布局、民风民俗、手工业制造、商业活动等方面的考古研究成果,其中在很多方面勘正了以往一些学者的观点或填补了史学空白。研究表表明古灵寿城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就长避虚构筑外围城垣,不同于中原列国规矩的都城外形,城内宫殿、大型夯土建筑群、手工业作坊、“市肆”也是利用地形、河沟作出布局。为了依托有利地势进行防御,还在城外东面的高寺上修筑了一座屯兵的卫城,除了敌预警外,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摽南来袭的敌人,起到阻敌、扰敌的作用,反映了中山国战事的频繁和鲜虞人高超的作战技巧。 中山灵寿古城的发现和第一阶段考古研究成果的取得,在河北省的考古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划时代意义。
序言第一章 历史、地理和考古概况 第一节 历史概况 第二节 地理概况 第三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概况第二章 灵寿城城址位置、布局和城垣 第一节 城址 一、位置和环境 二、城址结构与布局 三、城垣 四、城垣 五、城门门阙与古道路 第二节 城址内遗址 一、大型夯土建筑遗址 (一)三号夯土建筑遗址(E3) (二)七号、八号、十一号夯土建筑遗址(E7、E8、E9) (三)九号、十号夯土建筑遗迹(E9、E10) 二、官手工业作坊遗址 (一)四号制陶器作坊遗址(E4) (二)五号铸铜、铁器作坊遗址(E5) 三、居住遗址 (一)一号居住遗址(E1) (二)二号居住遗址(E6) (三)六号居住遗址(E6) 第三节 手工业作坊遗仩与房其遗迹 一、一号遗址内一号陶窑遗迹(E1T4④Y1) 二、四号遗址内一号陶窑遗迹(E1T4③Y1) 三、五、六号遗址内冶铁炉与铸铁炉遗迹 (一)五号遗址一号冶铁炉E5F3③L1 (二)六号遗址一号冶铁炉E6T15③L1 (三)六号遗址一号冶铁炉E6T31③L1 四、六号遗址内一号冶铜炉遗迹(E6R32③L1) 五、九号遗址内冶铜炉群 六、一号遗址内一号房基遗迹(E6R3④F1) 七、九号遗址内房其遗迹 (一)E9T1③F1 (二)E9T3③F2 (三)E9T15③F3、E9T20③F5 (四)E9T17③F4 八、三号遗址夯筑宫垣垣基 第四节 城址内遗址出土遗物 一、陶建筑构件 (一)筒瓦 1. 带圆形瓦当的筒瓦 2. 带半圆形瓦当的筒瓦 (二)板瓦 (三)瓦当 1. 圆形瓦当 2. 半圆形瓦当 (1)素面半圆形瓦当 (2)乳钉双阴云纹半圆形瓦当 (3)乳钉单虹云带纹半圆形瓦当……第三章 王陵墓地调查与发掘第四章 中山王族墓第五章 城址外一般墓葬第六章 ()王陵外陪葬墓第七章 结语附表编后记英文提要日文提要
插图:
灵寿城址为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后期都城,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为河北省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列入重点出版计划。在长达十余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中,得到了平山县、三汲乡和中七汲村党政领导及平山县文物管理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田野考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领导对历年的考古工作及资料整理中所需的经费给予了保障,使本报告的编写工作及出土文物的整理、修复、绘图、照相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灵寿城址的考古发掘由陈应祺主持,先后参与考古工作的有刘来成、李恩佳、高建强、姚明、刘宗奇、樊书海、胡绍恒和陈惠等。本报告的序言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曹凯所长撰写。“守丘刻石”的再考证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撰写。本报告的文字部分由陈应祺执笔。参加前期绘图的有陈惠、胡绍恒,出土器物中几件图饰较精繁的铜器请张守中先生绘制。本报告编写中所需要的器物描图及一些器物绘图的后期工作由郑立新完成。侣庆琪利用休假期间协助描图工作。考古发掘中的现场资料照片由陈应祺提供,战国中山国灵寿故城遗址管理所黄军虎提供了一些遗迹的彩照。墓葬内出土器物照相由张羽及助理吴喆完成。文物的提取及出入得到了办公室主任刘宗奇和保管部冀艳坤、孔玉倩、冯红梅等大力协助。部分文物的修复由刘增垄、雷金铭完成。一些陶器上的少部分印文及一些铭文请张守中先生协助释出,后又得到热心的古陶文专家将大部分陶文释出。本文的打印工作由戴彩恋完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