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宣化辽墓

李清泉 文物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文物  

作者:

李清泉  

页数:

3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以宣化张氏家族壁画墓群为中心,讨论契丹统治下汉人墓葬艺术中的多元文化内涵,以期从中了解一些当时常见墓葬装饰内容的功能与意义,解释有关丧葬艺术题材背后的观念与信仰,以及这些艺术形式所赖以产生或演化的特定社会历史根源。同时,也期望能通过这项个案研究,窥察到辽代世俗美术与中原汉族地区世俗美术之间互动、交融历史过程中的某些片断,探寻到唐代以迄于辽宋时期丧葬礼仪美术的若干变动。

作者简介

  李清泉,1962年生于山东蓬莱。1981年毕业于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96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2001-2002年间,任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5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亚洲艺术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

书籍目录

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代序) 姜伯勤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二节 辽代文化特征与辽代壁画墓一 辽代文化的涵义二 辽代壁画墓的发现三 辽代壁画墓研究史四 关于宣化辽墓的研究第三节 论题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契丹统治下的汉人墓葬第一节 辽代汉人壁画墓概说第二节 辽代汉人墓葬的比较研究一 辽代汉人墓葬与契丹人墓葬的比较二 辽代汉人墓葬与五代、北宋汉人墓葬的比较第三节 宣化辽代张氏家族壁画墓与韩氏壁画墓一 墓群的地望与契丹治下的宣化城二 墓葬的分布与家族成员的系谱三 墓主的身份四 张氏家族壁画墓与韩氏壁画墓的内容五 壁画粉本与各墓之间关系第三章 宣化辽墓壁画图像内容、功能与意义(上)——以前室为中心第一节 壁画题材的分布与墓葬前后室功能的基本区分第二节 鞍马出行图图式与意义的嬗变一 车马出行图与墓葬空间二 车马出行题材的新图式三 冥土之旅与冠上并桃第三节 散乐图与备茶图的礼仪功能一 散乐图用乐的两重性:“酬神”与民间娱乐表现二 散乐图与备茶图在墓葬空间中的结构及其功能三 礼仪空间与永久的家第四章 宣化辽墓壁画图像内容、功能与意义(下)——以后室为中心第一节 宣化辽墓壁画中的备茶图与备经图一 备茶图与备经图的联系:论风俗场景与风俗画“二 两种题材背后的信仰第二节 《三教会棋图》在墓葬中的象征意义一 对叶茂台辽墓《深山会棋图》的再认识二 棋与墓葬三 《三教会棋图》:象征的图像与艺术赞助人第三节 人物角色、时间与空间——关于天象图与家居奉侍图一 关于天的图像二 后室壁画中的人物角色、活动与时序关系三 墓葬中的空间问题第五章 真容偶像与多角形墓葬第一节 宣化辽墓真容偶像及其文化渊源第二节 荼毗礼葬式与法身观念的偶像化第三节 “法身”观念在世俗丧葬中的轨迹第四节 多角形墓室与陀罗尼经幢第六章 后论一 图像与历史二 “类型”理论与“丧葬礼仪”视角三 蕃汉美术的互动交融与多民族艺术史的共同建构四 辽代壁画墓与唐辽文化变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业师姜伯勤先生亦时常以学术史上的一些成功典范,教示新材料之于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汉族统治地区美术的研究,即使在现下,一般的美术史著作,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的美术情况,特别是辽金美术的情况,仍然较少涉及。辽金美术之所以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文献材料和传世作品严重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考古学家辛勤工作的不断持续,辽金墓葬壁画资料不断涌现,积累的数量日益可观。这无疑是辽金美术的一份欣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份欣幸。针对这批珍贵研究资料的出现,著名辽金史学家陈述先生,在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上,已经为辽金美术史的研究发出过强烈呼吁。显然,如何利用这批地下材料来研究辽金美术史的发展动态,及其与唐宋美术的关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宣化辽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