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深圳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

深圳博物馆 编 深圳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 (2010-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深圳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

深圳博物馆 编  

页数:

188  

Tag标签:

无  

前言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民俗文化存在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在民间世代传承,又随着时代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交流融合而发展变化。深圳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深圳濒临大海,扼珠江入海口,“以海为活”的沿海居民和经此出海的远行者们,在长期的海上活动中又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习俗。“一个不注重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尊重、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此呈现的《深圳民俗文化》展览分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全方位展示鲜活的乡土深圳,期望引起观众的兴趣和重视。

内容概要

  深圳博物馆新馆(历史馆)中的永久性陈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民俗文化》和《深圳改革开放史》,承载着深圳上下7000年的文化积淀,记忆深圳历史发展文脉,是一座令人敬畏的历史丰碑。镌刻这座丰碑的主人固然是历朝历代文物的创造者,而构建这座丰碑的人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博工作者,他们将一件件文物史料发掘、征集、整理、研究、包装,最后定格在展场的陈列柜中,成为不没的史诗。  深圳博物馆新馆于1998年底奠基,与此同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新馆的功能定位,确定陈列主题,并组织专业人员编写陈列大纲,清仓查库,摸清馆藏文物家底,进一步开展文物展品大征集活动。新馆筹建办公室陈川东、戚鑫等同仁与聘请专家顾问通力合作,从跟进建筑设计并提出功能需求,编写《深圳博物馆新馆展览陈列及装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到敦促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建设经费预算;从展陈设计招标、深化设计到陈列布展;从制订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方案到实施操作;从设备选型采购到安装……无不倾注着深圳博物馆人的心血,真可谓“十年磨一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8年12月25日,一座沉稳大气、端庄典雅、设备设施先进,陈列主题突出,文物展品丰富,展示手段新颖的现代博物馆终于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隆重开馆,一部经典的深圳史诗横空出世,成为永久的丰碑。一、功能定位准确  建馆之初,就新馆的功能定位问题,深圳市文化局和博物馆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高层次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专家们建议新馆功能应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型现代化博物馆”;展览应以反映深圳历史,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史为主题,同时突出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地方民俗文化;保留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区域民俗一、鞭打土牛催春耕二、集市贸易有墟期第二部分 广府民俗一、敬祖睦宗大宗祠二、金狮献瑞闹新春三、初入学堂拜孔子四、下沙“盆菜”系亲情五、鹏城粤剧誉京华第三部分 客家民俗一、森严壁垒客家围二、儿孙满堂祝寿诞三、洞房花烛醉人时四、迎神驱鬼打大醮五、祥瑞麒麟舞鹏城六、龙腾四海庆太平七、凉帽遮颜唱山歌第四部分 海洋文化习俗一、天后庙前“辞沙”祭二、浮家泛宅水上人三、沙头角街舞鱼灯第五部分 馆藏民俗文物精华一、馆藏金漆木雕二、民俗文物精品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一:深圳市第一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表附录二:深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章节摘录

插图:鞭打土牛用的鞭子叫做春鞭,又名春杖,多为柳条,缠以五色丝或麻。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岁时杂记》:“春杖事用五彩丝缠之,官吏人各二条,以鞭春牛。”春鞭用料有讲究,由立春日地支决定:寅、巳、申、亥用麻,子、卯、午、酉用苎(即苎麻,是麻的一种),丑、辰、未、戌用丝。后也有用彩纸装饰春鞭的。在鞭春牛时,各地还唱民歌,故有唱春牛一说。民国《义县志·岁时》:“比时,装春官者每以丐者充之,翌晨,众官齐集署前鞭牛,日‘打春’。邑令在后,约正在前,各执纸鞭鞭牛,唱:‘一鞭日风调雨顺,二鞭日国泰平安,三鞭日天子万岁春’。”这些鞭春民谚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祝愿。鞭春开耕的习俗过去在岭南地区也非常流行。深圳邻近的东莞,人们在立春前先把泥塑好的春牛和春童放在洪山堂上,视开耕的早晚而安置春童的位置,开耕在十二月十五望日前,春童骑在牛肩上,一月初一后,春童坐在牛肚上,一月十五后,春童坐在牛膝上。立春前一日的迎春仪式和立春日的鞭春仪式,与《新安县志》记载几乎相同,证明莞深两地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官方退场后,百姓观看土牛来占卜_一年的丰歉。如果土牛干燥,显红色,预示一年雨水少,需防旱灾;显黑色,预示一年雨水多,需防水灾。春童头上戴帽,预示这一年春天和暖,反之则春寒。农民向春童、土牛洒豆和稻谷,名消疹,以防灾灭病。以生菜裹煎堆吃,以迎生气,求一年身体健康、生气活泼。民国后,鞭春习俗的官方色彩逐渐消褪,部分地区逐渐演变成了纯粹的民间习俗。广东乐昌、恩平等地,在立春前一天演戏剧或杂剧,鞭春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盛大的游行、舞春牛、舞狮、舞龙等活动。恩平某些镇,鞭春在春节举行,由村子举办。春牛和“拗春童”均是真实的,人们挑选一头性情温顺的大水牛,用红纸贴在牛角上代表“春牛”,由一人手牵牛绳,扮演“拗春童”。仪式举行时,主事人用爆谷撒向牛身,“拗春童”赶着“春牛”绕村子一圈,招呼村民前往鞭春。请村中长者带头抚摸春牛,唱《春牛歌》,摸到哪里唱到哪里,众人齐声和唱,气氛热烈。歌词大意是祈求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摸下牛头摸牛鼻呀,岁岁耕种都顺利呀(唱)。岁岁耕种都顺利(和)!摸下牛头摸牛颈呀,谷仓高过瓦盖顶呀(唱)。谷仓高过瓦盖顶(和)!摸下牛头摸牛身呀,四季衣裳任我穿呀(唱)。四季衣裳任我穿(和)!”。


编辑推荐

《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深圳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