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陆国梁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

陆国梁  

页数:

376  

前言

本书对《资本论》的解读从剥削论(活劳动价值论)深入到调节论(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从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即从基本理论的层面上彻底厘清为什么必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以及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经济学本是节约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而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在这里,价值规律不过作为内在规律,对单个当事人作为盲目的自然规律起作用,并且是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的。”①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论》,正是这样一部阐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调节劳动的价值规律在不同时期实现形式的著作。

内容概要

本书打破对《资本论》的苏联范式解读,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结构性创新: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和方法,区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在阐述价值规律一般的基础上,分别阐述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价值规律特殊,即以活劳动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活劳动价值论和以活劳动不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从而使对《资本论》的解读从剥削论深入到调节论,区分剥削性的利润和调节性的利润,重新确立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普适性地位。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教科书和工具书对《资本论》的片面解读 一 关于完整性——三卷本和第一卷都不完整 二 关于研究对象——经济学原本是“节约”学 三 关于出发点——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利己的人和价值一般出发 四 关于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区别不同的经济时期 五 关于前提和假定——长期忽视的部分 六 关于价值——一种调节劳动的社会工具 七 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未必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八 关于劳动和服务——两者都可以成为商品 九 关于价值的保存和创造——保存和创造的都只是“非价值 十 关于劳动力的价值——要区分社会的人和非社会的人 十一 关于剩余价值论——注意既要“剩余”,又要有“价值”的条件 十二 关于利润——生产要素的调节工具 十三 关于劳动的“自乘”——注意与有机构成论和平均利润下降论的自洽 十四 关于利息——货币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五 关于地租——土地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六 关于剥削——要区分剥削活劳动和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七 关于资本——要区分以“过度劳动”为源泉的资本和以“节约人力和费用”为源泉的资本 十八 关于有机构成论——注意与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的自洽 十九 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注意与劳资对立说的自洽 二十 关于转型论——是一个已经被马克思放弃的假定 二十一 关于分配——只有一种按社会需要的内在比例进行的有效分配 二十二 关于所有制——要区分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十三 关于斯密——调节论的鼻祖 二十四 关于李嘉图——实际上他把劳动只是当做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 二十五 关于阶级和阶级性——人类社会有共同的思维、目的、任务、利益、特性和事业 二十六 关于革命——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人新社会 二十七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第二章 马克思的经济分期方法 一 生产资料的发展程度 二 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三 劳动二重性的相等与否 四 劳动对资本形式上从属,还是实质上从属 五 生产方式是保守的,还是不断革新的 六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轴心,还是要素 七 直接劳动是不是生产的基础 八 劳动是不是可以分为为自己的劳动与为别人的劳动 九 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 十 是简单流通,还是资本流通 十一 剥削活劳动,还是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二 分工是否凝固 十三 人自身的发展程度 十四 人对生产的控制程度 十五 财富的尺度第三章 价值一般 一 价值既是交换的尺度,又是调节劳动的尺度 二 价值的要素是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难度 三 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规律的目的 五 价值要靠第三物来表征和计量 六 价值与财富不是一回事第四章 简单商品社会(含“第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第五章 商品社会(含“第二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第六章 论剩余价值第七章 论有用性第八章 论经济增长第九章 论所有制第十章 论阶级第十一章 重析西方学者对《资本论》的责难附录一 总纲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32条关键文本)附录二 马克思零星穿插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22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 

章节摘录

214.只讲活劳动在创造新价值时又保存旧价值,并使之永久化,不讲资本有可能“亏损”。215.只讲“资本通过价值增殖过程(1)通过交换本身,(即同活劳动交换)而保存了自己的价值;(2)增加了价值,创造了剩余价值”,不讲“这个价值作为价值是货币。但是它仅仅自在地是货币,它还没有表现为货币;首先表现出来的、现有的东西,是具有一定的(观念上的)价格的商品,也就是说,这个商品只是在观念上作为一定的货币额而存在,它要在交换中才能实现为一定的货币额”,“观念地转化为货币和实在地转化为货币决不是由同一些规律决定的”。216.只讲“新价值的加进,是由于劳动的单纯的量的追加;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在产品中的保存,:是由于所追加的劳动的质。同一劳动由于它的二重性造成的这种二重作用,清楚地表现在种种不同的现象上”,不讲“如果说资本通过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和新价值被再生产出来,那么,它同时也是作为非价值,作为还要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为价值的东西被创造出来”。


编辑推荐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的当代价值研究》:党校系统学术文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PDF格式下载



我是完整阅读过资本论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深感作者功力深厚,是一本坐冷板凳写出来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科学、完整。说它科学是因为,打破了对资本论的意识形态式的解读,从现有文本出发,研究了马克思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回答了国外一些知名学者对资本论的责难及原因。说它完整是因为,突破了只关注资本论前3卷,不研究第四卷和手稿的不科学传统。


内容堪为一家之言,当得一读


该书是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该书作者却又反马克思的倾向哈!


相关图书